-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用大数据揭秘诺贝尔奖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4/10/16 22:00: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随着经济学奖揭晓,2014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终于花落有主。加上今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自1901年以来以诺贝尔名义在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医
学、和平、文学以及经济学(1969年起)等六大领域,向来自全球科学界和人文
社会活动方面的889个个人和组织机构颁发奖章和奖金以表彰其为人类做出的
杰出贡献。虽然其有些奖项以及个别获奖者曾经引起争议,但是诺贝尔奖在今
天世界上仍然在上述各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
鉴于读者比较容易从各种媒体了解诺贝尔奖的颁奖过程以及获奖者的信息,
本文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对包括诺贝尔基金会数据库在内的诸多相关数
据进行整理,做一些个人的解读,以期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探究。在本文展开之
前,有必要先做一个说明。由于诺奖极具荣誉性,各国、各相关单位多依据较
宽松的标准将部分获奖者与自己加以联系,这样给奖项归属等数据的整理和分
析带来一些困难。好在最基本的数据,比如各单项和全部获奖者的数字是确定
的,大的趋势的判断应该还是在合理的误差范围之内。
一、哪个年龄段最容易摘取诺奖桂冠?
10月10 日,巴基斯坦的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与印度的凯拉什.萨蒂亚
尔希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据媒体报道,马拉拉的当选是因为她 “为
受剥削的儿童及年轻人、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抗争”。她是诺贝尔奖历
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她将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保持了100
年的最低年龄纪录打破,后者在25岁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马拉拉的获奖也
使诺贝尔奖获得者最低和最高年龄之间的跨度更进一步扩大。2007年,俄裔美
国人赫维克兹以90岁高龄获经济学奖。这就是说,在其智力活动成熟、发展和
逐渐衰退的几乎全过程,人类都是有可能站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的。
然而,根据对全部诺贝尔奖获得者年龄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7
岁的低龄和90岁的高龄都只是一种极端情况,而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
龄分布呈现出一定规律。
在不分类别的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平均年龄是59岁,峰值在60至64岁
之间,从45岁到75岁为较集中分布区间,时间跨度达到30年。
在科学类(包含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医学),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57岁,
其中物理奖、化学奖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58岁和58岁。从54
岁到68岁,是该类奖获得者最集中的年龄区间。在575人次的科学奖获得者
中,有506人分布在38岁至75岁之间,占该奖获得者总数的88%。以此作为
参照,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堪称早成,他们分别在31岁和35岁时获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毫无疑问属于 “另类”。而42岁获奖的爱因斯坦,虽然不在
“另类”之列,但也比科学奖的平均年龄提前15年。
在人文社会活动类(包含和平、文学和经济学),获奖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科
学类,达到64岁。在56到75岁的年龄区间,该类获奖者有191人,占全部
289人次的66%。在这一类中,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最高,达到67岁。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里奥尼德 ·赫维克兹更是创造记录,在2007年以
90岁高龄获得经济学奖,成为迄今为止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年龄最大者。
以上不同类别获奖者年龄分布状态,完全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年龄
较轻时,人的思维活跃,精力充沛而具有较强动手或实验的能力;而年龄偏大
者,则多具备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并且有更多机会发现社会发展规律和贡献
于社会。科学奖的获得者绝大多数是在运用对智力和体力要求较高的实验方法
发现自然规律。与此不同的是,人文社会类的获奖者需要的是经验以发现人类
社会的发展规律,这中间当然包括对社会生活的透彻观察和体验,以及从事顺
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活动。
二、美国领先基础科学研究
以二战爆发为分水岭,诺贝尔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战前,德国是
诺贝尔奖的大户,特别是在科学奖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战后,美国一枝独秀,
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枚科学奖进账,逐步形成垄断地位。到2014年10月,美
国总共获得351次诺贝尔奖,在全部奖项中占有40%的比重。美国在单项奖中
就比重而言斩获最多的是1969年开始的经济学奖,一共获得75人次中的54
次,占比达到73%。在科学奖类,美国已经呈霸主态势,在全部575人次科学
奖中占有259席,比重高达45%。其中,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医学的获奖人次
在各单项奖中分别占有46%、4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