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
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 一、征服王朝論提出的時代背景1. 魏復古(Karl Wittfogel)及其《東方專制論》 (Oriental Despotism)2. 馮家昇與中國古代民族史研究3.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西方學界、日本學界對中國 史特質的認知與解釋4.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西方人類學界對文化概念的 理論建構 * 朝代循環 Dynasty Circle 華夏朝代︰秦、漢、隋、唐、宋、明 非華夏朝代︰ 滲透王朝 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 五胡政權、北魏等 征服王朝 Dynasties of Conquest 遼、金、元、清 ﹡游牧帝國 Nomadic Empires 、 * 遼 902-1125 * * * 金 1126-1234 * 元 1206-1368 1271-1368 * * 清 1644-1912 * 二、征服王朝論的研究定位 朝代循環觀點下,以民族史為切入點的多元解釋理論 契丹民族史、遼史在中國史上的地位 3. 《中國遼代社會史》的研究意識 * 三、征服王朝論的主要論點 1. 做為征服王朝的遼、金、元、清及其共通的歷史特徵 2. 漢族王朝、游牧帝國與滲透王朝(dynasties of infiltration) 3. 遼朝在征服王朝形成過程中的「開創」與「延續」的角色 4. 邊族入主中原後的「融入同化論」(absorption theory)與「涵化論」(acculturation theory) 5.「征服形式」對中國歷史的實質影響-兼論日本學界的觀點 * 四、有關征服王朝論的討論 從「征服形式」看遼、金、元、清歷史特徵的 片面性 2. 二元體制(dualism)與多元社會文化的運作機制 3. 當代民族-文化理論的再檢視與模式化概念的提出 4. 西遼(Qara Khitai)、北元、後金、滿洲國的歷史地位 5. 對中國民族史整體視野建構的研究價值 * * * 五、研究文獻 ◎ Karl Wittfogel ane Feng Chia-Sheng(馮家昇) , 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 907-1125 Philadelphia :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 Society, 1949 1. 鄭欽仁、李明仁編譯,《征服王朝論文集》,台北:稻香出版社,民88。 2. 王承禮主編,《遼金契丹女真史譯文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 李祖德等編,《評魏特夫的東方專制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4. Herbert Franke(傅海波) , The Role of State as a Structural Element in Polyethnic Societies In S. R. Schram ed., Foundations and Limits of State Power in China. London : University of London, 1987.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