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七练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第一章 杜牧.docVIP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七练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第一章 杜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精选提分专练 第七练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第一章 杜牧

杜 牧 一、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的“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 贻 杜 牧 杜陵萧次君①,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②,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注 ①杜陵:西汉宣帝的陵墓,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原上,因建于杜县而得名。萧次君:《汉书》记载,萧育,字次君,为人刚直严猛,做官常被免职,很少升迁。②彩缋:彩色的绘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的题目是“自贻”——自己写诗赠送给自己。诗人需要写诗来自我宽慰、排解,诗题透露出凄苦的味道。 B.本诗开端即以刚直而屡遭贬斥的萧次君自比,借其“迁少去官频”的遭遇,抒发的却是自己的命运感喟。 C.“寂寞怜吾道”意为“怜吾道寂寞”,诗人坚守“吾道”,却难被世道认同而感“寂寞”,令人怜惜。 D.颈联表达了诗人遗憾自己没有以“彩缋”般的锦绣前程作为内心追求,以至于为官四方,充斥身心的只有世俗的扰攘。 E.整首诗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尾联借物自喻,形象生动,一个“嫌”字凝聚了落魄失意者复杂的情感。 2.本诗是杜牧晚年赠送给自己的作品,一生的辛酸蕴含其中,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的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谪,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回乡后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E.颈联是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用梦境写旅宿的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的特点令人读来回肠荡气。 4.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为官。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E.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6.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答:  答案精析 1.CD [C项不是“令人怜惜”,而是“自生哀怜”。D项“遗憾”错,应是诗人“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2.(1)对自己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愤懑。首联引用萧次君的典故,表明自己仕途与他一样坎坷,升迁次数少,离职却非常频繁,内心深感不平。 (2)对自己坚守正道,却不被重用,寂寥落寞的悲叹。颔联写自己像古代圣贤一样,坚守自己的人生原则,却无法实现人生价值,内心感到悲伤。 (3)对自己人生志向的坚持与执着。颈联写自己长期四处漂泊为官,到老遭受奔波劳碌之苦,但还是不愿矫饰自己的内心,违心改变志向。 (4)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的厌烦、痛苦和无奈。尾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自己的命运如布匹一般,任人裁剪,不由自己。“嫌”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厌烦、痛苦和无奈之情。 3.BC [B项“贬谪”错。C项尾联为虚写,实际上表达的是诗人思乡的愁苦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