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_原会秀.docVIP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_原会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_原会秀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_原会秀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原会秀 吴宜进 [摘 要]本文着重于北方频发的沙尘暴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沙尘天气的颗粒、风力和温压特征分析,分别从沙尘暴天气对生命的直接威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造成的精神问题进行论述,并从生态防尘与健康防护两方面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沙尘暴 健康 防治措施 引言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强灾害性天气。近半个世纪以来,沙尘暴发生的强度和次数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从50年代发生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进入21世纪后,沙尘暴仍很频繁,2000年发生14次,其中强或特强沙尘暴达9次,为近50年之最,2001年发生15次,2004年发生17次,2006年到5月初已有14次沙尘暴袭击北京。随着沙尘暴的屡次暴发,呼吸系统患者、皮肤病患者及神经科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加。本文将结合有关人士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沙尘暴天气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对防治沙尘暴危害提出有关措施。 1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1.1颗粒特征分析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表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扬起和搬运的物质由粗砂 [2] [1] 1979年1983年1986年1993年1998年 新疆吐鲁番新疆吐鲁番新疆和田地区新疆吐鲁番、哈密新疆北部和东部 12级以上8级以上9级以上黑风暴即特强沙尘暴 12级以上 死10人,伤40人 死7人死10人死85人,伤亡278人 死6人,失踪44人,伤256人 2.2沙尘暴天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沙尘暴发生时,携带大量细颗粒物进入人口密集的城市,同时在颗粒物wW传输途中,尘埃中夹杂着细菌、病毒与有毒矿物质,对人体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伤害。 2.2.1沙尘暴对皮肤的伤害沙尘暴发生时,伴随大风,把携带的尘埃颗粒、花粉、细菌、病毒及其他有害物质加以扩散,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对人的皮肤产生伤害。如颗粒物落在人外露的皮肤上,阻塞皮脂腺和汗腺而形成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皮疹、过敏性皮肤瘙痒症等。此外,大风天气增加了皮肤表层水分的蒸发,导致皮肤粗糙、干裂、角质层老化、缺乏弹性,加速皮肤的老化。 2.2.2沙尘暴对五官科的伤害 在沙尘暴天气中,人的眼、鼻、喉、耳等器官和部位,与沙尘空气直接接触,最易产生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如人突然遭遇高密度沙尘时,会引起各种刺激症状,如流鼻涕、流泪、咳嗽、咯痰等,以及气短、乏力、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沙尘进入眼睛,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及时清除沙尘,可能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严重的可以导致结膜炎等;进入耳朵引起外耳道炎症,影响了听力健康。 2.2.3沙尘暴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沙尘暴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它对人体的危害与其粒径和形态有关[6]。一般而言,颗粒越小在空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进入人的呼吸道深处,危害也越大[7]。从医学角度分析,较大颗粒被吸入支气管和气管后,多沉积在上呼吸道,可通过纤毛运动而被推到咽部,随着人的咳嗽、打喷嚏排出体外,危害不大。而1-7μm的小颗粒物为可吸入尘,并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通过人的呼吸系统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区,且大多数沉积于直径为2μm的气道内。正常呼吸下,约有10%的0.5-1μm的颗粒沉积于肺泡,而在沙尘天气,沉积量超过肺的自净能力,颗粒积于胸腔内,会导致肺及胸膜的病变,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和呼吸功能不全等严重肺病。此外,颗粒携带的有害物质对上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7]。老年人、儿童、患有肺心病、流感、哮喘的病人对于短期急性颗粒物污染暴露较敏感,可引起死亡率、发病率或疾病加重率增加。如2006年4月17日,沙尘暴袭击北京,某医院呼吸科病人较平常明显多出20%-30%,这些病人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的 粒和大量细颗粒物组成,沙粒大小多集中在0.1-0.5mm,粉尘 则在0.0039-0.2500mm,其中粒径≤10μm的细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深处,引发肺损伤效应。沙尘细颗粒物还能与重金属颗粒(如Pb)、气溶胶和其他城市气态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协同效应,恶化大气环境,对人体健康损害更大。 1.2风力特征分析 根据不同强度沙尘暴的风速划分,强沙尘暴的风速≥20m/s,特强沙尘暴的瞬时最大风速≥25m/s。强风是产生沙尘暴天气的动力,剧烈的空气运动把固体颗粒、细菌、污染气体等进行扩散,从而加快污染的速度,扩大污染的面积,加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温压特征分析 春季冷锋南下是造成沙尘暴突发的主要原因,伴随冷锋会出现气压猛升和气温骤降等现象,而肆虐的沙尘使空气中的浮尘颗粒倍增,空气含氧量急剧下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