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氨 铵盐》课件.ppt

名校联盟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氨 铵盐》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联盟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氨 铵盐》课件

2012年3月17日,某食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食品加工作业,工人们突然闻到一股异常的刺鼻味道,气味很快蔓延到加工车间。职业的敏感让员工们意识到很可能是氨气发生泄漏,现场安全员迅速组织操作工人停止作业,并第一时间撤离了事故现场,同时拨打了“119”报警电话救助。 消防官兵在距离事故现场50米处,就闻到刺鼻的氨气味,事故现场还有许多群众捂着鼻子向厂外跑了出来。。 消防官兵发现大量的氨气呈喷射状从液氨储罐传送管中不断涌出,同时伴有“嗤嗤”的刺耳声响,产生大量的白雾,经过紧张的摸排,终于找到氨气泄漏点的准确位置,但管道表面已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冻,关闭阀门已失效。随后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引下,消防官兵迅速准确地将各处阀门进行了关闭,随后,氨气停止了泄漏,险情得以排除。为防止泄漏的气体进一步扩散,消防官兵喷水对车间外部、内部进行稀释,并对制冷设备进行全面勘查,确保无误。 (三)化学性质: ①原理:加热铵盐与碱的固体混合物 * * 新闻 氨气对人的眼睛、鼻、喉等的黏膜有刺激作用,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甚接触过多的氨气而出现病状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 一、氨(NH3) (一) 分子结构: H H N × . × . . . H × . H H—N H — —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1.分子构型: NH3 三角锥型 键角107°18″ (1) 概念: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a. 如果分子内所有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这种分子必定是非极性分子。如H-H,O=O,Cl-Cl等。 b. 由极性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必定是极性分子; 分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 分子极性的判断: c. 由极性键组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这取决于分子中各键的空间排列:如果分子的结构能造成键的极性互相抵消,就形成非极性分子(如CO2等);如果分子的结构不能造成键的极性互相抵消,就形成极性分子(如H2O,HCl等)。 分子内部电荷分布均匀。 2.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z..x..x..k (二) 物理性质: ①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易液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用作制冷剂) ④极易溶于水(1:700)。 ②密度比空气小(标准状况下,0.771g/L); .学.科.网. [实验1-2] 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好装置,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烧杯中,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2)溶液为什么变为红色? (3)若不能形成喷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想想看: a.烧瓶干燥; b.装置的气密性好; 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NH3 + H2O NH3 H2O NH4 + OH . + - 大部分 小部分 1. 氨与水的反应 碱性 实验现象: 烧瓶内形成喷泉;烧瓶内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 NH3·H2O == NH3 ↑+ H2O △ 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喷泉实验: 氨溶于水中,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 NH3·H2O可以 电离成NH4+和OH-,所以氨水呈 性,能使酚酞 。又能使湿润的红色的石蕊试纸红,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氨水和液氨有什么区别? [思考:] [回顾:] 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 部分 弱碱 变红色 1、氨与水的反应 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粒子种类 物质种类 氨水 液氨 纯净物 混合物 NH3 NH3、H2O、 NH3·H2O NH4+、OH-、H+ 2. 氨与的盐酸反应: [实验1-3] 观察现象。 1.在反应中为什么会产生白烟? 2.硫酸或磷酸与氨气反应能否产生白烟? 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实验原理:NH3 + HCl = NH4Cl 实验结论:氨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如:HCl、H2SO4、HNO3等. NH3 + HNO3 = NH4NO3 2NH3 + H2SO4 = (NH4)2SO4 3.氨与氧气的反应(还原性): 4NH3 + 5O2 4NO + 6H2O 催化剂 △ (氨的催化氧化,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学..科..网. 有机: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和尿素等 HNO3+NO N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