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自媒体社群成为自媒体3.0的分界线.doc

2015自媒体社群成为自媒体3.0的分界线.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2015自媒体?社群成为自媒体3.0的分界线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12/14?15:11: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狂欢了三年的中国自媒体,正出现一个引人瞩目的价值分界线。   这,便是社群。譬如,知识社群罗振宇、读书社群吴晓波等等。我今年启动的“重创新--入口会”,目标其实也是聚合传统企业的转型社群。某种意义上讲,能否及时从魅力人格体成功升级为社群,决定了自媒体这一互联网时代激动人心的故事能走多远。   岁末年初照例是要盘点的,盘点者,复盘过去、指点未来。这三年来,我每年底都做十大盘点,覆盖电商、社交、搜索、内容、网游、O2O、网络视频、在线旅行、智能硬件、PC等IT互联网主要领域。深度稿发布在近30个主流平台上,转载很多,累积形成了一点影响力,这也是对我的激励。   势能需要积累才能转化为动能,继续盘点并且扩大为20个行业!盘点第一篇,先说自媒体。   点、线、面、体的四个阶段进化论   自媒体,是以个人为核心的一切信息形式。这印证了麦克卢汉“信息即媒介”的深邃,只要你能传递某种受众需要的信息,你就是媒体!这正是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故事----个人赋权。从2013年开始,自媒体狂野爆发,获得了惊人的红利。   互联网产业从连接开始,生长成入口级产品之后,再做生态体系。换言之,我认为未来互联网主流商业模式的递进将是:首先是连接,即创建一个与核心用户连接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赶不上,从而打造成入口级产品;最后是生态,通过入口级产品做大生态,构建独有的微生态系统。   譬如,腾讯以社交作为连接,以QQ和微信作为入口级产品,成功打造了游戏、网站、电商等一系列生态。360以安全作为连接,以360安全卫士作为入口级产品,成功打造了浏览器、导航、搜索、助手等一系列生态。不光是BAT等互联网巨头如此,即便量级较小的自媒体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我认为,生态有四个层次:首先只是一个单点,纵向的是垂直生态链(线),横向的是异业生态圈(面),终极的是“生态链+生态圈”的复杂生态系统(体)。藉此,企业完成了从点??伸到线、面和体的伟大进化。   以自媒体为例,第一步,大家都是从独特内容起家,迅速拔高为魅力人格体这个至强单“点”。这是1.0,标志是是否有“魅力人格体”。第二步,得以沿着上下游链条独迅速拉长成“线”,比如卖货、培训、投资等。这是2.0,标志是是否完成了“内容+衍生业务”。第三步,通过各种异业深度合作扩张成“面”,跨界即连接,从单个行业走向整个产业,影响力得以指数级上升。这是3.0,标志就是是否有高活跃社群!第四步,形成真正的生态系统。这是4.0,脑洞不能一下开的太大,具体按下不表。   现在看,无论是主打知识视频的罗振宇、主打读书的吴晓波,主打互联网+转型的我,主打汽车行业的玩车教授,主打金融行业的八卦女,甚至是主打情感路线的燕公子、陆琪、不加V,都在沿着这个路线一步步进化。   还是用户,只不过是“失控”的自组织   这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万变不离其宗,点、线、面、体的自始至终的核心,都是“入口级产品”。   产品是什么?产品的本质,是满足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它不一定是商品,也可以是服务,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再怎么变,成功的产品,始终是满足了一部分用户。以韩寒为例,他的基(nao)本(can)盘(fen)其实一直没变过:80后、小清新,凭借这个,他能从当红博主一路打怪升级到杂志、APP、电影、餐馆。“小四”郭敬明的路数也差不多。   当然了,大家的说辞都很先进、很时髦,叫粉丝经济。其实,粉丝=用户,铁杆粉丝=付费用户,只不过用互联网性感的语言重新讲述了一遍。   那么,什么是社群?赛斯高丁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依附于各种组织。一群人要形成社群,只需要两个条件:共同兴趣和沟通方式。人们期待着关联,发展和新事物,他们期待着变化,人之本性就是要有归属感。大到政治运动,小到明星粉丝,道理类似。   而当人群通过互联网快速聚合成社群,而且有了领袖。领袖向社群注入了信仰,这种信仰又被社群高度接受。这时,社群就有了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将无坚不摧!伟大的互联网,尤其是“连接一切”的微信,给建立社群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狂野力量。   其实,自媒体—自商业—自组织的这条大脉络是十分清晰的。社群其实就是自组织,只不过在中国语境下讲“组织”有风险。某体制内的人亲口跟我说:在我国只能有一个党组织,你们不要瞎叫自找麻烦!所有自媒体、自商业,到了自组织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叫“社群”了。   以前自媒体的商业化往往停留在“自商业”这个层面:靠魅力人格体做做力所能及的周边生意,说到底还是玩自己。而社群的含义,是魅力人格并不变现,而是拉动社群形成和壮大;当社群规模超过群体智慧的临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