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为什么企图破坏年卡制的健身App都做不成?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6/4/5?17:19: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年近35岁的宁维越来越感慨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体检报告上清楚的标明是三高患者,他开始强迫自己每周去健身房锻炼3次。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炼了么平台的联合创始人。
宁维公司的合伙人孙宇在创业之前,曾经投资过一家叫做奥力的健身房。但好景不长,奥力在几年后资金链断裂,大部分店面都抵给了被忽悠进来的股东。孙宇也分到了犹如烫手山芋一般的两家店,由于装修、设备落后,后期又投入了2000多万元,至今没回本儿。孙宇也一直在苦苦寻找接盘侠,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会问他一个问题,“健身房除了老板都能赚到钱,我投了你咱俩不就站在在一块了?”
在搜索引擎输入“健身房”、“倒闭”两个关键词就能看到大量的相关信息,采用预消费制健身房的口碑跟几年前的美容院有一拼。
孙宇代表了很典型的一类健身房老板。非健身教练出身的他们,并不了解这个行业(如玩预售、玩沉淀等行业潜规则),完全是被高收益的“童话”忽悠了。投300万元开个健身房,6个月保本儿;此后一年返还500万元,保本儿的同时也在挖坑,保本儿的方式无非就是卖年卡,真金白金确实装进了投资人的口袋,但也带来了上千个会员的留存问题,最终陷入到底是关张还是继续维持的两难选择。
当周边会员饱和后,健身房就进入危险期
健身房里形形色色的人都能赚到钱,上至健身私教、会籍顾问,下至前台、保洁阿姨,唯独除了老板。这种怪象源于寅吃卯粮的运营方式,不仅让老板赚不到钱,也让用户体验变得很差。
以北京四环2000平方米的社区健身馆为例,按照健身房的建设标配,前期投入15万~20万元的房租(为期1月)、300万元的装修费、150万元的设备投入、25万元的人工成本(为期1个月)。也就是说,该健身房运营半年需投入近700万元。迫于前期的高资金投入,健身房往往需要通过预售、卖年卡、卖私教课等方式让资金快速回流。
为了卖出更多的卡和课程,就采用了高销售提成制,但也带来了过高的营销成本。卖出一张年卡,销售人员可以直接提走15%~20%,私教课10节课起卖,一张私教卡的价格在3000~10000元不等,教练的提成可以达到45%~50%。
回流后的资金沉淀默认为利润装进腰包。比如第一个月销售了200张年卡,一张3000元,就是60万元,刨去教练的提成、房屋水电,可能还会剩余10万元,这10万元就当作本月利润。
实际上,这60万元的年卡销售额只有1/12是这个月的,理论上应该留出11/12作为剩下11个月的运营费用。全部记入当月利润的后果就是,下个月是没有资金去支撑正常运营的。所以下个月还要继续卖年卡,想办法再进200个会员,再卖60万元,把利润揣到兜里,周而复始。
一家社区健身房最多就能辐射周边3公里内的小区,当会员饱和后,肆意推销私教课程、环境服务下降都会招致会员的投诉,直接导致续卡率的下降。一般来说,健身房从第3年起就会面临销售跟不上运营的情况,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倒闭或者转让,新老板都会背负大量的会员留存。
炼了么联合创始人宁维告诉钛媒体,“3年对于健身房来说是个槛儿,基本上活下来的就活下来了,大部分在3年之内就死了。很多健身房看着开了五六年,里面的老板指不定换了多少个。换老板可以,换股份都可以,不能换招牌,一换招牌就存在会员退费的问题,只要一退费谁也扛不住。”
从国内低迷的健身大环境上来说,健身房想盈利并不容易。国人对于健身缺乏深刻的认识,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挤掉健身的时间,可以为电子产品、奢侈品付出真金白银,却不愿意在健身上花钱。
国外的健身房运营方式更加合理,并不依赖年卡销售,每个月都有足够多的人来健身。一家健身房想维持正常运营,每周需要有2000会员进店,中国的健身房普遍只能做到五六百人,美国基本上就能达到2000人。另外一个标准就是续卡率,中国健身房会员续卡率在15%左右,上海地区能达到20%,北京其实只有13%。续卡率在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能达到40%,日本、欧洲国家在60%左右,北美能达到65%。中国健身会员中至少有一半的人属于冲动消费,有的人是觉得日后一定有时间去健身,还有一部分人纯粹就是被会籍教练忽悠来的,在这群人身上实现长期续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互联网健身App与实体店之间的冲突
宁维之所以还在这么不景气的健身行业打拼,主要是因为公司的另一块业务发展比健身房还惨,“这两年赶上反腐倡廉,游艇不是特别好做,这个生意暂时搁置了。健身还是一个正能量的产业,消费者是花钱买健康了。”
现在回头看来,2012年其实是健身行业的一个分水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健身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当然这可能要归功于北京雾霾天气频现,户外跑步的人只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