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泉跨界尝鲜,颠覆娱乐营销逻辑.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羽泉跨界尝鲜,颠覆娱乐营销逻辑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4/12/9?9:40:00 论文作者:未知 jisuanji/wangluoyingxiao/201412/457521 ?   中讯:这两年,羽泉在兴趣爱好上各自开出了旁枝,这让如“孪生兄弟”的哥俩在“课余时间”有了“单飞”路径:羽凡继续把控音乐的部分,在巩固“羽泉”的品牌基础上做更多创作上的尝试;海泉则跻身科技、创投圈,寻找到了新的刺激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之后的每一次默契碰撞,本身就是两种思维的跨界、融合。   从“EQ”到“巨匠”,两次不同使命的创业   “这两间公司拥有不一样的使命和气质。”   整个唱片产业载体和版权变革经历了近十年的震荡期,羽泉是受害者之一,那是羽泉最好的黄金十年。海泉说,互联网对传统音乐产业的冲击,他是体验较深的。   海泉没有把自己仅仅当做一个艺人,他很早就尝试自己经营制作公司、产品公司,试图用传统方法去培养艺人,给更多音乐人提供一个开放式的“舞台”。2006年海泉创办的EQ唱片(北京丰峰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即“EQ唱片”)正是基于他对音业事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最早,EQ是一个平台型的公司,以音乐制作、艺人培养及管理、音乐版权管理、唱片录制发行等为核心业务,基本处于散养状态。现在的EQ则像农场,改为了集约式生产,它已经演变成一个更大的制作和培养新人的平台,叫EQ音乐梦工厂,场地由原来培养三十个艺人的场地扩大到了可以同时培养三百人的规模。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模式下的重公司,盈利模式仍然不清晰。   “有很多人去那儿培训,但我们不收学费,产生的好内容不可能马上变现,所以那个阶段是很难的,后来我们引入了另外一个很有音乐理想的合作伙伴,叫合纵集团,他们拥有很多音乐门店,我们希望共同打造一个更大的平台。”EQ重新整合后,真正运转起来也就是这半年时间,已投入了上千万元。海泉希望用互联网思维和包括传统娱乐的经验去梳理出来有价值的东西。   “EQ如果成为一个吸纳音乐人才的地方,它必须是一个更大规模的空间,需要几十个录音棚,包括宿舍等,空间可能需要数千平米。我相信音乐产业一定??要改变的,但几乎没有人在上游内容上去做努力和辅助。所以,尽管到现在EQ还是一个重操作的公司,我也必须要做。”   有了EQ的创业经验后,成立于2010年的巨匠文化看着要更性感一些。它在互联网上做了一些跨界业务的尝试,呈现出一种更“轻巧”的状态。   巨匠是一个有30人团队规模,以“羽泉”为核心业务,兼有艺人经纪、品牌营销、艺人衍生产品等业务的娱乐营销公司。原始阶段,它还是一个传统营收模式下的公司,近四五年来都以品牌收入、艺人经纪为主要收入的来源。由于它并不需要太多的投资,也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整体营收很顺畅。   海泉向记者透露:“这两年,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做了更清晰的梳理,也做了很多跨界尝鲜,整体收益较之前要更好,年收入平均达到了上亿元。”   激活16年的“羽泉”品牌   “过去十几年,羽泉还不是在创造未来,而是在为品牌‘保鲜’”   “羽泉”这个品牌的的起点很高,一入行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快速有了名气。   2005年之后,互联网打破了传统音乐的产业逻辑,数字流媒体音乐的出现不仅使音乐载体发生了改变,消费者获取音乐的渠道也随着互联网的更新换代迅速在转变。在大部分内容提供者仍后知后觉的时候,羽泉已经跟上了变化的节奏。   羽泉一早就在考量和分析自己和行业未来的发展,内心带着一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首先尝试跨界将音乐与智能产品做嫁接,为行业找到跨界营销的出路。   跨界的前提条件是,首先得激活“保鲜”了16年的“羽泉”品牌。   羽泉品牌的建立最核心的原因是两个人的默契和彼此信赖,以及对未来长久的目标的共同认知。海泉认为,这十几年来,他们的重点还不是在创造未来,首先是保鲜。“我们就没有休息过,即使大家都说你怎么好久没出歌了?事实上,我们已经发过好几张专辑,很多人是因为生活改变了,他看不到这些东西了。”在内容创作上,羽泉始终保持一年一张专辑的活跃度。与此同时,他们在演唱会模式上突破、创新,并通过热门事件,电视节目曝光等娱乐营销的方式来激活“保鲜”了16年的品牌。   2009年,羽泉在离开华谊前发了最后一张专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羽泉》,从专辑命名上还能揣摩到当时羽泉内心的感伤和迷茫。蛰伏一段时间后,最近的两张专辑《再生》和《敢爱》比起最早的《最美》和《冷酷到底》显得干脆、成熟,也更有力量了。   左手坚守音乐右手玩转跨界   “音乐版权是一种可嫁接的灵魂产品”   “以后,人们购买的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带有艺人品牌性格和价值观的产品。”羽凡始终是个“愤青”,始终在音乐上不断地给予羽泉更高的要求。他认为,羽泉之所以能一直坚持走过来,是在不停地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