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灌溉试验站工作汇报 安徽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丁必然 安徽·蚌埠 2006年10月 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灌溉试验工作起步较早,20世纪50年代初期相继在淮北地区、合肥市郊区和皖西丘陵地带设立了5个灌溉试验站。“文革”期间灌溉试验工作曾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灌溉试验工作重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得到较快的发展,全省共恢复和新建灌溉试验站点28处,遍布全省9个地市。8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灌溉试验协作研究工作的结束,由于经费不足等多种原因,灌溉试验研究工作跌入了低谷期,我省对灌溉试验站进行了调整、合并,全省只保留了8个代表性较好、基础设施与技术力量较强的灌溉试验站点。1999年,为配合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综合治理,新建了肥东八斗节水灌溉试验基地。 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强灌溉试验工作的意见》(水农[2003]252号)和《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的精神, 2003年省水利厅决定重新建立全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根据《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全省设立灌溉试验中心站1个,重点站6个,基础数据采集点20个。规划完成后,可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气候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全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并最终成为全省的灌溉基础数据源库和节水灌溉研究基地、灌排新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服务中心。 新马桥农水试验站 墉桥区桃园 肖县岱西 淠史杭灌区 阜阳坎河溜 肥东八斗 天长二峰 青弋江灌区 砀山毛油坊 灵璧 亳州 临泉 颍上八里河 蒙城 利辛阚町 巢湖 长丰 滁州沙河 明光 花凉亭灌区 庐江汤池 寿县淠右 金寨 六安木厂 东至 休宁万安坝 芜湖 中心站 重点站 采集点 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图 安徽省灌溉试验站点分布图 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 经水利部灌溉试验总站批准,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网由新马桥、萧县岱西、肥东八斗、淠史杭灌区以及天长二峰5个试验站组成。其中新马桥灌溉试验中心站和萧县岱西灌溉试验重点站地处安徽淮北地区,其余3个灌溉试验重点站均在江淮丘陵地区,各站的基本情况见表1。 站名 地理位置 气候状况 土壤参数 水文 地质 试验站 情 况 经度 E 纬度 N 海拔 m 年均气温 ℃ 年均雨量 mm 年均蒸发 mm 土壤 质地 田持 % 容重 g/cm3 有机质 含量 % 地下 水埋 深 m 矿化 度 g/L 占地 面积 亩 测坑数量 个 新马桥 117022′ 33009′ 19.7 14.3 911 917 重壤 28 1.36 1.19 0~2.5 1.0 60 42 淠史杭 116033′ 31051′ 39.0 15.5 1128 807 重壤 31.3 1.40 1.96 / / 39 24 天长二峰 119005′ 32036′ 43.9 15.0 1025 878 粘壤 31 1.45 0.79 0.2~1.5 0.4 34 42 萧县岱西 116052′ 34012′ 35.6 14.4 850 1192 砂壤 27 1.26 1.17 0.4~7.5 0.7 5.9 6 肥东八斗 117036′ 32009′ 60.0 15.7 900 840 粘壤 28.5 1.43 1.3 / / 3.0 70* 表1 安徽省灌溉试验站基本情况资料表 一、灌溉试验站的建设与发展概况 2004年6月,全省召开了第一次灌溉试验工作会议,确定了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和常务副站长,强调各站要加强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拓宽经费渠道,逐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同时,厅农水处从农水经费中拨出30万元予以支持;2005和2006年又通过各种渠道分别筹措资金40万元和37万元作为全省灌溉试验站网的运行经费。至此,我省的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运行工作正式启动并运转。 二、主要成果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虽然我省的灌溉试验工作几经波折,峰谷交替,步履维艰,但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与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和基础性资料。特别是1987年以来,各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试验任务,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通过申报课题开展了大量地试验研究工作。主要试验内容有:各种旱作物及水稻与旱作水稻的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以及受旱试验研究;沟灌、畦灌和间歇灌等地面灌水技术试验研究;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喷灌、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率、灌水定额及影响因素等项试验。此外,全省各地灌溉试验站还开展水肥效应、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化控节水技术、中低产田综合治理、地下水利用,以及水稻秧龄、泡田定额和农田排水等方面的试验研究。 各试验站的建设与运行不仅延展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