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基因——双刃剑 2012级遗传学 概念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目前已有的转基因品种 主食类:水稻、玉米、大豆、豇豆等 蔬菜类:西红柿、茄子、土豆、胡萝卜、油菜、甜菜、生菜、甜椒、辣椒、木瓜等 水果类:樱桃、甘蓝、苹果、猕猴桃、葡萄、柑橘、草梅、梨等 转基因动物食品:猪、牛、羊、鸡、鲤鱼、鲫鱼、泥鳅、大马哈鱼、红鳟鱼等。 2.优点主要在农作物方面 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3.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1. 粮食短缺问题--生存第一位 活着最重要- 民以食为天 转基因作物高产量,粮食价格下降了,更多的人解决饥饿问题。 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 健康也是关键 目前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病没有对人体造成危害,相反 ,转入抗性基因,比如抗虫基因,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在土壤中、食物中的残留量,益于健康。 3.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 转入控制营养物质的基因,如高蛋白基 因、高含量维生素基因、低脂肪基因等。 国外转基因食品应用 1.美国种植大量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用作生物燃料和出口,非转基因部分供自己食用。 2.欧盟03年前是坚决禁止,现在是抵制。 3.日本、俄罗斯等国不种 4.阿根廷种植(转基因大豆),每年都要花高昂的种子钱,吃粮食还要交专利费。粮食安全全面沦陷。 5.印度种植,农民破产,自杀高涨,家破人亡 印度听说孟山都的转基因棉花种子产量比较高,但种子价格却较贵,纷纷贷款购买,结果转基因种植在异国他乡不能适应环境,棉花大幅减产,结果农民破产,自杀高涨(10万人),家破人亡,印度这事责任怨谁呀???农民本本分分的种地,是印度国内的内鬼、走狗、汉奸、卖国贼把孟山都这个大骗子带进来骗老实本分的农民,真是“杯具”,所以我认为,要想抵制转基因,我们就必须要先产出这些内鬼、走狗、汉奸、卖国贼。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1 转基因作物本身能演变为农田杂草 2 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 3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4 抗生素标记基因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 5 转因食品可能具有毒性 1 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 由于导入新的外源基因,转基因作物获得或增强了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使其在生长势、越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都强于亲本或野生种。若被推广种植,这些转基因作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特别大,因其又具有野生植物没有的各种抗性,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无法控制。 2 通过基因漂流影响其他物种 在自然条件下,栽培作物种内,栽培作物与其近缘野生种间,栽培作物和杂草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基因漂流。 转基因作物中的一些抗除草剂、杀虫剂和病毒的抗性基因就有可能通过花粉杂交等途径向其同种或近缘野生种转移,使其获得转基因生物体的抗逆特性,对其他作物构成严重威胁的“超级杂草”。而自然界生物间的协同进化或生物与非生物抑制因子间的对抗最终会出现适应或淘汰的结果。转基因抗虫作物的长期、大规模种植可能使目标害虫或非目标害虫对毒素蛋白的适应在群体水平上产生抗性,有可能产生侵染力、致病力更强的“超级害虫”,造成更大的危害。 3 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品种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优势”,可能会影响植物基因库的遗传结构,淘汰原来栖息地上的物种及其它遗传资源,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造成生物数量剧减,??甚至会使原有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抗虫作物的抗虫基因不仅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对非目标害虫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伤害,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4 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作物中,用于帮助在植物遗传转化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性问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其在基因水平上有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如抗生素标记基因有可能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中,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 6 转因食品可能具有毒性 想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复旦大学介绍-PPT简介(经典版).pptx VIP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儿科三基三严考试题库.doc VIP
- 品管圈PDCA参赛作品-血透中心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1).pptx
- 202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指南推荐意见(全文).pdf VIP
- 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10的认识.ppt VIP
- 基于统计方法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pdf VIP
- 沙场转让合同协议书.docx VIP
- 数字医学专业介绍.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