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绿色角度看建华’课程设计理念图教学内容-益教网
從綠色角度看建華 (環境教育融入社會領域教學) 設計者 建華國中地理科教師兼任生活教育組組長 林泰安 老師 * *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報告大綱 ● 教案摘要 ● 設計理念 ● 教學內容 ● 教學目標 ● 課程內容 ● 教學內涵及策略 ● 檢討與反思 ● 參考文獻 教案摘要(1/2): 「地圖」是地景的濃縮,經過有意義的選擇之後,地圖更能表現出繪圖者對自己生活空間的一個意象(Yi-Fu Tuan,桂成譯,1998)。「參與」是地區力量凝聚的源頭,藉由參與人們有共同的記憶。 綠色生活地圖(Green map system)是將生活周遭人文、生態、自然美好的景觀標示在地圖之上。 建華國中為一間歷史悠久的學校,其中蘊藏者許多自然及人文的特徵,本活動藉由讓學生透過實地踏查的過程中,透過照片、訪談等過程,去尋找自己以前可能未曾注意過的地方。 教案摘要(2/2): 對象:七年級 教學科目:社會領域地理科教學 ●從綠色角度看建華單元教學流程圖 設計理念(1/6): 「從綠色角度看建華」主要是使用的設計原理有二: 一、Big Six Skills 二、Kolb經驗學習圈模式 並使用綠色生活地圖繪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Big6是一種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模式而Kolb經驗學習圈模式則非常強調經驗學習,透過一步步的引導來協助學生分析日常所見的現象,並希望藉由此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解決校園中環境的問題。 在美國的Big6官方網站(/kids/3-6.htm)中提出了六大步驟(Eisenberg Berkowitz, 1987),分別為: 設計理念(2/6): 1.定義問題(Task Definition: What do I need to do?) 校園中對環境友善和不友善的的景點在哪裡? 2.尋求策略(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What can I use to find what I need?) 我如何找到這些景點 3.找出資訊(Location Access: Where can I find what I need?) 這些景點提供我什麼資訊? 4.使用資訊(Use of Information: What information can I use?) 這些資訊包含哪些類型? 5.整合資訊(Synthesis: What can I make to finish the job?) 整理不同整類資訊內容 6.評鑑(Evaluation: How will I know if I did my job well?) 口頭分享自己這組在探索之中的心得 設計理念(3/6): Kolb於1984年提出四個循環階段的經驗學習圈: 一、先有具體的經驗。 二、觀察與反省。 三、抽象的理解概念化。 四、透過實際應用,將新概念運用在新情境,進而創造 出新的具體經驗。 Kolb經驗學習圈模式圖資料來源:Kolb,1984:42 設計理念(4/6): 建華國中綠色生活地圖繪製過程中,則包括以下六個步驟: Step 1. 選定要畫地圖的區域,準備基本圖 Step 2. 認識圖示,瞭解哪些是綠色景點 Step 3. 實地探勘綠色景點 Step 4. 整理綠色景點資料 Step 5. 繪製地圖 Step 6. 分享地圖 指出若只有灌輸學習者既有的環境知識,已經變得不足應付目前的環境問題,所以應思考教導學生民主的態度,收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自能力、批判式的思考能力、價值澄清的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技能。針對台灣環境教育的缺失,應以學生生活週遭的環境議題為教材,並讓學生採取團體式的一連串環境行動,對自我生活環境產生改造及認同的情感。 王順美(1994) 指出台灣的環境教育應由長官命令的灌輸教育方式,轉為採取行動管理自我環境的教育。 梁明煌 蔡慧君(2000) 指出目前台灣環境教育的缺失有三點: 一是偏重零碎片段的環境知識,學生學習以知識的背誦為主,難以內化也無法和生活連結。 二是偏重於強調獨善其身的個人環境行動,忽略以群體方式行使公民行動。 三是不夠重視情意領域的教學目標。 許世璋(2001) 我國過去環境教育著重以悲情的環境議題當作訴求,這樣卻使的民眾(尤其是國民教育階段學生)感到無力改變,若改以使用學生生活遭週的環境資源當作環境學習的材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