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秋声赋》课件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秋声赋》课件2

相关知识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生平事迹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溘然长逝。 枢密副使:唐代宗时,开始设内枢密使,用宦官掌管朝廷机密。唐末,枢密使专权,造成祸乱。五代时,仍存枢密院掌管朝政。枢密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宋朝建立后,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秋声赋—-欧阳修 参知政事:宋代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辅佐宰相治理国家。以后曾一度改变称谓,神宗元丰五年(1082)四月改革官制,废参知政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为副宰相,高宗建炎三年(1129)四月复改为参知政事,中间历时47年。与两宋近320年的历史相比,参知政事称谓改变的时间还是很短暂的。 秋声赋—-欧阳修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公检法司四长合一的职务。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 蝶 恋 花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语意浑成,刻画深致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踏莎行》 解题:词调。杨慎《词品》卷一:“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谿”。辞名《踏莎行》,本此。”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从远行人着眼,用春水喻愁;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从闺中人着眼,用春山喻远,谓愈望愈远,故云“楼高莫近危欄倚”。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全词以写柔情胜。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文本研习 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结合课文谈一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文题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与诗的关系: 清人刘熙载:“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 文体赋:先秦(屈原〈卜居〉、〈渔父〉、荀赋、宋玉)―汉代文体大赋—汉末文体小赋—六朝文体小赋—唐朝仿汉大赋、文体小赋—宋朝仿汉大赋、一般文体赋、欧苏新文体赋—元明清文体赋 骈体赋:六朝—唐—宋—元明清 律体赋:唐—宋金—清    关于“赋”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秋声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夜: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是贯通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正反两极相互对立,相互消长,交替变化,构成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阴、阳二字可概括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如天为阳,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