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 - 副本.docVIP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 - 副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教案 苏教版 - 副本.doc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备课初稿 执教者记录 一、教学目标 能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说出浸渍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说出每一首诗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爱国情感的内化 四、教学设计 由于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与现在学生生活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然后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并要求学生背诵。安排一教时 课前学习 自我反复诵读 教学过程 一、背景资料 ?中国人是背负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20世纪的。那时,展现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仿佛是一片濒临毁灭的悲惨黯淡的前景。 1925年夏,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西服和领带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诗人悲愤地写下了诗歌《发现》,并旋即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著名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政府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台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 ????到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已在中国土地上强行开辟商埠上百处,在10多个城市划定租界20余处。“中华七子”在英、法、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淫威下四散飘零。有一首诗代表了当时爱国志士们的心境:“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闻一多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 ????激荡在诗行间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姓吴的青年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余读《七子之歌》,信口悲鸣一阙复一阙,不知清泪之盈眶。读《出师表》、《陈情表》时,故未有如是之感动也。” ????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它表明:“国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弘壮丽的历史诗篇。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安藤利吉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旅顺和大连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明确表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四代共20多人团聚在北京门头沟的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横批“澳门回家”。 二、内容简析 前言:表明写作的缘由、写作的目的和内心的期盼。 缘由:“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 目的:“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 期盼:中华七子之归来。 《澳门》:着重写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香港》:着重写受到的凌辱,表明回归的愿望。 《台湾》:着重写英雄的传统。 《威海卫》:着重写悲壮的历史和险要的地势。 《广州湾》:突出地理位置的重要。 《九龙》:突出悲苦,期盼回归。 《旅顺、大连》:突出列强的暴虐。 课后学习: 背诵《七子之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anglipo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