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二套演示教学.ppt

IABP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二套演示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ABP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二套演示教学.ppt

IABP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 IABP: Indication, Implantation, and Management 刘斌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History 1953年Kantrowitz发现延长收缩压的时间,增加动脉舒张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2%~53%,首先提出应用机械来辅助心功能差的患者 1958年Harken描述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概念 1962年Moulopoulos建立了IABP动物实验模型 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上使用IABP成功救治一例心源性休克患者 1973年Buckley将IABP用于26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难以脱机者,使22例脱离体外循环 1978年BREGMAN发明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操作更加简便省时 1979年Gruzentig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PTCA ,冠心病治疗从此进入介入时代 1981年双腔IABP应用于临床 1986年有多种驱动模式的IABP问世 至1990年全世界IABP导管用量已超过10万例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 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通过心电、压力等 方式触发其充盈和收缩,而改善血流动力学,辅助泵功能衰竭的心脏 IABP的工作原理 IABP通过控制球囊在主动脉中的充盈和排空时间发挥作用,达到其治疗效果,即: 1.增高舒张压,增加冠脉灌注; 2.降低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IABP的工作原理 IABP适应证 1.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衰竭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BG围术期发生的MI;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低心、 排;心脏挫伤;中毒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等) 2.高危患者的PCI治疗辅助 (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高龄等) 3.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 (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合并大室壁瘤等) 4.外科手术辅助 (高危患者CABG辅助、心脏术后脱机困难患者等) 5.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6.心肌缺血而致心律失常 7.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8.其他 ? Datascope Corp. IABP 应用指征 多巴胺用量15ug/Kg/min, 应用两种升压药难以维持血压 CI2.0L/min/m2 平均动脉压50mmHg 左房压20mmHg CVP 20cmH2O 尿量0.5mL/Kg/h 末梢循环差,手足凉 IABP有效指标 升压药的用量逐渐减少 CO增加 血压逐渐回升 心率(律)恢复正常 尿量增加 末梢循环改善,手足变暖 IABP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粥样硬化 腹主动脉或胸降主动脉动脉瘤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慢性心脏病的晚期 过度肥胖 最优治疗效果 触发时机 触发模式 反搏比例 IABP的操作要点 预防并发症 IABP的植入 观察护理 抗凝的管理 通过压力波形调节触发时机 获得最佳血流动力学效应 触发时机的调节 没有 IABP 使用 IABP 1:2 球囊充盈:产生高的动脉舒张压(理 想的PDP),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气囊 充气点调在舒张期切迹(DN点)稍前 PDPPSP 球囊排空:降低主动脉舒张末(后 负荷),从而减少心肌氧耗,增加心 排量 BAEDPPAEDP APSPPSP APSP辅助的收缩峰压 舒张峰压(PDP) PSP收缩峰压 PAEDP病人主动脉舒张末压 PAEDP BAEDP球囊主动脉舒张末压 DN 70 90 110 70 80 反搏搏动 辅助后搏动 理想触发状态 触发时机不良 – 充气过早 球囊于主动脉瓣关闭前充气 波形特点: 球囊在V型切口前充气 舒张压侵占收缩期(可难以分辨) 生理效应: 主动脉瓣提前关闭 每搏量/心输出量减少 前负荷增加 增加加心肌耗氧 充气过早 矫正 触发时机不良 – 充气过晚 球囊于主动脉瓣关闭后较晚充气 波形特点: 球囊在V 型切口后充气 缺乏尖V 反搏压不足 生理效应: PDP(舒张峰压)增加不明显 冠脉灌注不足 充气过晚 矫正 PDP DN move inflation 触发时机不良 – 放气过早 球囊于舒张期内过早放气 波形特点: 反搏压出现后马上看到其急降 反搏舒张增压不足 反搏后收缩压升高 生理效应: 主动脉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