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阿里山纪行.docVIP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阿里山纪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八阿里山纪行

十八 阿里山纪行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阿里山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文章以移步换景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于音乐美;文章融情于景,托物寄情,引入许多古典名著中的词语,又富于情韵美。 咬文嚼字 1.字音 风靡(mǐ) 堪称(kān) 山岚(lán) 谛听(dì) 迂曲(yū) 雄踞(jù) 幢顶(chuáng) 红桧(guì) 禅(chán) 静谧(mì) 一泓水潭(hóng) 2.多音字 3.形近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品评: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后两个比喻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化。 2.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品评: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3.山中人少树多,不知阿里山的风光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品评: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文中的短句“人少树多”“树密、阴厚”的描述方式,是作者化用姚鼐《登泰山记》中诸如“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而来,以高度凝练的短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效果。 二、重点语段 1.“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至“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剖析:本段写潭水清澈。先点明行踪:“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然后描写潭水。先写“亮度”:“眼前骤然一亮”,“骤然”是“突然”的意思。事前没有想到,突然出现了“一泓水潭”,接着引出两姊妹“投水殉情”的传说,交代水潭得名的由来。最后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水潭及其与山林形成的美景。这一段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句是总写,第二、三句是分写。 2.“下山的路上”至“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剖析: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作者以“人少树多”“树密、阴厚”概括所见,以“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概述所感,一线贯穿,首尾呼应。全文的内在线索便是歌曲《高山青》,有彩线穿珠之效。以歌其兴,以歌作结,呼应有方。 结构简析 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共10段,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游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描写进阿里山的过程,侧重写进山时独特的感觉,突出幽深的特点与不寻常的氛围。 第二层(3—9段),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如诗如画的风光,抒发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第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2.可以按照地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在台北,两岸学者欢聚一堂,以歌抒情。 第二部分(第2—10段),写游览阿里山。 第一层(第2段),写进阿里山的过程,观赏幽深山林之景及产生的独特感受。 第二层(第3—9段),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如诗如画的风光,抒发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第三层(第10段),写下山,总括对阿里山的感受。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主旨有以下几种看法: 1.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本文写了作者游览阿里山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