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晏子使楚.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晏子使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十晏子使楚

十 晏子使楚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晏子春秋》是后人收集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的言行故事写成的,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的杰出才能。本文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陷齐人为盗的阴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 学习本课,要注意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语言的逻辑力量,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咬文嚼字 1.字音 晏子(yàn) 缚(fù) 酣(hān) 诣(yì) 曷(hé) 橘(jú) 枳(zhǐ)耶(yé)熙(xī) 2.多音字 3.形近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品评:这是楚王对左右大臣说的话:“晏婴是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来我们这里,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这一询问既介绍了晏子的特点,又表现出了楚王以大欺小,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引出了事件发生的原因。 2.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品评:此句大意是,楚王问晏子:“齐国的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楚王将一个偷盗者的行为扩大为整个齐国人的品行,很明显楚王这种咄咄逼人的质问是有意在栽赃陷害,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是无法做到既照顾楚王的面子,又反驳他的谬论的。 3.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品评:此句大意是,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楚王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晏子的机智聪慧让楚王自惭形秽,于是也称赞晏子是“圣人”,觉得自己与“圣人”较量智慧真是自讨没趣。 二、重点语段 “晏子避席对曰”至“‘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剖析:楚王明明是栽赃陷害,但晏子又无法澄清事实。晏子是在楚强齐弱的情况下出使楚国的,怎样才能既捍卫国家的尊严,又不失礼节呢?这对晏子的外交才能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既然无法澄清事实,晏子就先退一步,假定被缚者是齐国人,在此前提下进行反驳。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就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言只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句把事情推向了高潮。 结构简析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祖国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 第一部分(第1段):写楚国君臣事前的密谋策划。 第二部分(第2段):写晏子机智地挫败了楚国君臣的阴谋。 主旨探究 本文记录的是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国君臣侮辱而奋起反驳的故事。晏子面对强大的楚国毫不畏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而又灵活巧妙地回击了楚王对他和齐国的侮辱,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表现了机智善辩的才能,做到了不辱使命。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自讨没趣。 对本文的主旨,你有什么看法? 审美鉴赏 巧言善辩 形象鲜明 反应敏捷,善于应付,是一个外交使臣的基本素质。作为齐国的使者,晏子不因这“齐人为盗”的意外侮辱而变得手足无措,他一眼识破楚王有意安排的恶作剧,来者不善。为了揭穿楚王的预谋,晏子撇开这为盗者的真实籍贯不论,而姑且承认他是齐人,是犯了盗窃的罪,然后从齐人为什么在楚犯罪中找出突破口进行反击。 更妙的是善于辞令的晏子并不忙于置辩,而是从容不迫地先说出橘生南北,名称有异的比喻。接着才画龙点睛,道出正意:“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最后,晏子一语道出问题本质“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方面用反诘语气,使驳论上下文气十足;另一方面又寓庄于谐,使楚王无可奈何,发作不得。 事实上,影响人类习性的是社会风气,而不是自然条件。晏子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把话说得幽默风趣。处在当时情况下,晏子如把话说得直截了当,语词愤激,必为楚王所不容。一旦触怒楚王,必定陷于僵局,影响两国关系。因小失大,实属下策。由此可见晏子外交辞令的明智、微妙与得体。 1 1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