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 犯罪现象.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犯罪现象

一、产生的背景 1、1957年英国的沃尔芬登报告。 2、1962年美国模范刑法草案将同性恋、卖淫及通奸非犯罪化。3、1965年,美国学者埃德温·舒尔首次提出了“无被害人犯罪”(Victim less crime)这一概念。他指出:“不论人们是否有强烈的需要,主要成年人之间据其自由意志积极交换的行为,是为了不为社会承认并被法律所禁止买卖的物品或服务,即可构成无被害人犯罪”。这些犯罪由于没有无被害人,舒尔主张非犯罪化。 4、英国1967年通过《性犯罪法》,确认21岁以上的男子之间私下自愿发生的同性恋行为是合法的。 无被害人犯罪 5、丹麦1967年刑法中废除了处罚猥亵文书罪。 6、德国1957年颁布新刑法典,取消了决斗、堕胎、通奸、男子间单纯的猥亵等罪名。 7、欧洲委员会1980年推出一个指导各国刑事立法政策和司法政策的著名的《非犯罪化报告》。在此影响下,欧洲很多国家相继废除了同性恋、赌博、药物滥用等的刑法规定。荷兰在2001年废除了安乐死。 无被害人犯罪 二、概念 是指基于行为人的自愿和彼此双方同意进行的犯罪行为。 显著的特征是:行为各方都是自愿同意甚至积极参加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物。行为的“被害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被害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利益交换者,是在利益平等的前提下所做的交易,交易双方两厢情愿,甚至都是交易的受益者,并不存在谁是被害人的问题。 无被害人犯罪 三、种类 一般认为无被害人犯罪可分为以下几种: 1、性犯罪:包括通奸、同性恋、卖淫、婚前性行为、色情文学等。 2、赌博 3、吸食毒品 4、安乐死 5、自杀 6、堕胎或避孕 7、流浪 8、高利贷 9、公开酗酒等。 无被害人犯罪 特点:1、这些行为本身没有对其他法益产生侵害。 2、行为基本上是在秘密的情形下进行的。 3、对于当事者双方而言,无人愿意诉之于法律。 4、因没有任何一位参与者愿向执法者投诉,导致执法困难,刑事司法执行困难,证据难搜集。 四、无被害人犯罪的犯罪学特点 1、犯罪具有很高的普遍性。 如吸毒现象: 2、犯罪难以发现,犯罪黑数高。 3、执法成本高 4、犯罪往往具有持续性和诱发性。 无被害人犯罪 中学生吸毒 带毒的娱乐圈 第一节 建国初期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与规律 一、1949-1954年犯罪现象的状况和特点 1、当时最突出的犯罪是残余的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的极为猖獗的政治破坏活动。1950年春到秋的半年,有近4万名干部和群众被反革命分子杀害。 2、旧社会遗留的流氓、盗匪、兵痞、妓女等残渣余孽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突出。 3、制毒贩毒、赌博、卖淫、嫖娼、拐卖人口、溺婴等旧社会遗留犯罪也很突出。 第三章 新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特点与规律 其中,凶杀案、诈骗案、抢劫案等三类案件是建国以来历次刑事犯罪高峰中比例最高的,而盗窃、投毒的比例是最低的。 这一时期犯罪现象的特点: 1、从犯罪类型上看,主要是以政治性的杀人、爆炸、投毒、纵火、宣传煽动、刺探情报、仿制货币以及制贩毒品、赌博、卖淫嫖娼、拐卖人口等案件。此外,贪污、贿赂、投机倒把、侵吞国家资财、破坏抗美援朝物资供应等犯罪也有一定比例。 2、从犯罪主体上看,基本上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残余反动势力和一些社会渣滓,人民内部犯罪的比例很少。 3、犯罪年龄上,以中老年人占绝大部分。 应对措施:于1949至1954年进行了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以及土地改革等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旧社会遗留下的犯罪分子受到有力的打击和震慑。 二、1955年-1958年犯罪现象的状况与特点 这一时期,从1955年开始,刑事案件发案数和发案率都明显下降,并稳定在很低的水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盛世景象,一直持续到60年代。 1956年刑事立案数降至18万,是建国以后发案数和发案率最低的年份 。 这一时期犯罪现象的特点: 1、刑事犯罪现象得到有效预防,发案数和发案率比前几年大幅度下降。 2、这一时期的犯罪现象虽然有起伏波动,但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三、1959年-1961年犯罪现象的状况与特点 社会背景: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造成很大的破坏,继之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前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使我国在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人口增加,产生了很大程度的社会震荡。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刑事犯罪高峰。 1961年刑事犯罪出现了一次高峰,全国刑事犯罪案件立案数为42、2万起,比1960年增加约1倍。 犯罪特点: 1、犯罪案件的数量与当时的经济形势有密切的关系。 2、从犯罪类型看,多数为贫困和饥饿所驱使的侵犯财产犯罪,特别是盗窃、抢劫和诈骗犯最为突出。 3、从犯罪主体看,旧社会阶级敌人、反动分子和敌对势力作案相对较少,新生的犯罪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