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苏争锋(江南中学)
* 导 语 ◆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 2.20世纪50/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苏东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 欧洲为中心→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1945-1991):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灯光在整个欧洲熄灭了 ”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大事记 步骤一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制 步骤二 丘吉尔富尔顿“铁幕”演说” 拉序幕 冷战遏制 针锋相对 划 马 歇 尔 计 政治 经济 美 成 立 经 互 会 苏 约 成 立 北 成 立 华 约 军事 勾勒基本轮廓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 …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冷战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铁幕: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 “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指来自苏联的高压和控制。 美国战略:遏制苏联,称霸全球 美国外交政策特点: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在全球扩张 众说纷纭:马歇尔计划(1947.6) ① ② ③ ④ ⑤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Cold War 两极对峙斗争方式: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小组互动:二战后,美国对欧亚外交政策有何不同?有哪些表现,取得什么后果? (一)对欧洲:①政策:经济援助,军事对抗,冷战。 ②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③结果:冷战拖垮苏联。 (二)对亚洲:①政策:采取军事援助和武装干涉政策:热战。 ②中国,扶蒋反共;侵略朝鲜;发动越南战争。 ③结果: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 1973年撤离越南,越南统一。 社会主义阵营 东欧 共产党和 工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资本主义阵营 西欧 欧 洲 冷 战 西德 东德 亚洲 亚洲 美洲 美洲 美 苏 热战:朝鲜 和越南战争 冷战:古巴 导弹危机 美苏冷战的影响 (1)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2)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3)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进行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4)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世界形势逐渐走向缓和 它只是一堵墙 因为它,对面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能往来 近30年间有239人试图翻越而被处死 柏林墙的修筑 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一堵墙硬是把一 个民族分成了两半!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