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ms样品色谱图质谱图abcdbacd
第 十 二 章 色 谱 分 析 法 一、发展历史 二、色谱法分类及特点 柱色谱法 平板色谱法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毛细管电色谱: —最佳流速 进样后: 气液色谱填充柱担体一览表 罗氏常数(Rohrschneider):以5中代表不同作用力的化合物为探针,以非极性角鲨烷为基准表征不同固定液的分离性质。苯(电子给予体)乙醇(质子给予体)甲乙酮(偶极定向力)硝基甲烷(电子接受体)、吡啶(质子接受体) 麦氏常数(McReynolds):在罗氏工作基础上,以10种物质表征了不同固定液相对极性的特征常数——麦氏常数,但多用其中5种:苯、丁醇、2-戊酮、硝基丙烷和吡啶。 程序升温法 程序升温法 正构烷烃恒温和程序升温色谱图比较 开始时,柱温低,低沸点组分得到分离,高沸点组分冷凝于柱入口端。 ——按照一定速度提升柱温 随着柱温上升,低沸点组分到达检测器,高沸点组分开始分离。到达检测器时,高沸点组分在气相中的浓度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因而检测器可以在短时间内接收到高浓度的组分,从而得到锐而窄的峰。 2、载气种类和流速的选择 载气种类的选择 载气种类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载气对柱效的影响、检测器要求及载气性质。 载气分子量大,抑制试样纵向扩散,提高柱效。 载气流速大,传质阻力项起主要作用,采用较小摩尔质量的载气(如H2,He)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热导检测器使用热导系数较大的氢气,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在氢焰检测器中,氮气是首选目标。 在载气选择时,还应综合考虑载气的安全性、经济性及来源是否广泛等因素。 实际流速稍大于最佳流速,以缩短分析时间。 载气流速的选择 根据速率方程 3、其它操作条件的选择 液体试样采用色谱微量进样器进样,规格有1μL,5μL,10μL等; 气体试样应采气体进样阀进样; 进样方式和进样量的选择 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围之内,进样要求动作快、时间短。 气化温度的选择 色谱仪进样口下端有一气化器,液体试样进样后,在此瞬间气化; 气化温度一般较柱温高30~70℃; 防止气化温度太高造成试样分解。 五、定性分析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的位置,该方法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峰高的相对变化。 1、利用纯物质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相对保留值。测定试样的相对保留值并与文献中的数据比较可以来进行定性鉴定。 2、利用相对保留值r2,1定性 3、利用碳数规律定性 同系物调整保留值tR的对数与分子中所含碳数目有如下规律: 4、利用保留指数I定性 保留指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指某物质的保留行为可以用临近出峰的两个正构烷烃来标定,规定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为碳数?100,则某物质的保留指数Ix可按下式计算: 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目 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LC-MS); 色谱-红外光谱仪联用仪; 5、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的定性方法 样品 5890 1.0 DEG/MIN HEWLETT PACKARD HEWLETT PACKARD 5972A Mass Selective Detector 气相色谱分离 质谱检测 MS 样品 色谱图 质谱图 A B C D B A C D D C B A A B C D 六、定量分析方法 试样中组分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高或峰面积)成正比: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定量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f i :单位峰面积对应的物质质量; f i = m i / Ai 相对校正因子f i :组分的绝对校正因子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1、定量校正因子 定量校正因子与检测器的灵敏度S成倒数关系: f i = 1 / Si 2、归一化法 特点及要求: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 进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条件的变动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仅适用于试样中所有组分全出峰的情况。 3、内标法 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出峰时,采用内标法 准确称取质量m的试样,加入质量ms的内标物,然后进样并测出峰面积Ai和As,被测组分i的含量由下式计算: 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与被测组分的浓度相接近; 与被测组分性质、结构相似且纯度高; 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但能很好的分离。 内标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