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1-身边的化学物质ppt教学讲稿(共176页).ppt
第一讲 空气
第二讲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第三讲 水
第四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五讲 金属及金属保护
第六讲 溶液
第七讲 酸.碱.盐基础知识
;第一讲 空 气;第1讲┃ 空气 ;;;1.能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物是固体的是( )
A.铁 B.硫 C.碳 D.磷;2.某同学按图1-1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会发出白光
B.红磷燃烧结束后,等到冷却到
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C.燃烧匙中红磷可以换成硫或铁丝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3.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实验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大约减少了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水蒸气
2.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镁与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作照明弹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考点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
A.氮气(N2) B.氧气(O2)
C.水蒸气(H2O) D.二氧化硫(SO2);2.随着社会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治理空气污染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焚烧垃圾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3.2012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4.[2012·河北]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考点互动探究与方法归纳┃;(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第1讲┃ 空气 ;第二讲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2讲┃ 氧气的性质及制取 ;比较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白磷 B.木炭 C.硫 D.铁丝;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闻到刺激性气味 ;D ;考点5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 集氧气,肯定不会选用的仪器是( )
A.蒸发皿 B.集气瓶
C.试管 D.导气管;长颈漏斗 ;;略向下 ;1.通常条件或加热下列物质不能得到氧气的是( )
A.过氧化氢 B.高锰酸钾
C.二氧化锰 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2.[2012·黄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的河流以及湖泊.ppt
- 中国的食制、食礼以及食俗10.19.ppt
- 中国知网的发展史.ppt
- 中国礼法的历史发展史.ppt
- 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分析与研讨及启示.ppt
- 中国移动的Volte相关介绍.pptx
- 中国经济史第十五章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以及前瞻.ppt
- 中国经济改革的阶段以及成就2011.ppt
- 中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史.ppt
-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以及文化价值2.ppt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