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复习检测13.docVIP

高三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复习检测1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名师指导专题突破复习检测13.doc

【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我们应以温情与敬意厚待民族文化。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对民族文化从整体上持一种肯定与热爱的态度。 我们的民族文化,不光是大家看得见的博物馆里的东西,还有大量看不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材料二: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 ——著名学者费孝通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创新思维】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两则材料涉及的一个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民族文化。本题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可写的文体有很多: 1.写成散文。考生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到祖国传统的文化景观之中,通过对这些景观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保护之情。 2.写成记叙文。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人或者一件事,通过记叙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事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中的叙述一定要多于感悟,否则就容易写成“四不像”文章。 3.写成议论文。考生可以论述当前社会存在的民族文化继承与创新问题,拿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外国的民族文化作对比,然后论证只有不断创新,文化才能永葆活力的观点;也可以论述在时代的浪潮下,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等。 当然,考生也可以写成书信,在和对方的交流中,谈谈自己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理解。 【佳作欣赏】  拿什么拯救中华文化 曾经,中华大地上搏动着民族文化磅礴有力的血脉;曾经,龙之国度弥漫着绵延青史的翰墨书香;曾经,华夏上空回荡着无数文人墨客的胸襟气概…… 那时,有着“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时,有着“春风又绿江南岸”;那时,有着“胡天八月即飞雪”;那时,有着灞桥折柳、月洗高梧、兰舟轻踏、登高而赋;那时,陶潜“临清流而赋诗”,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易安“东篱把酒黄昏后”;那时,蛩声如织,蛙声若潮…… 那时的中国人有长城般硬朗的脊梁,有明月般皎洁纯净的心灵。而这硬朗的脊梁和纯净的心灵,分别扛起和浸润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可是,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已随那东去的“一江春水”一去不复返了。 是谁,站在时代的浪尖高呼“我的地盘我做主”?是谁,让仅仅9岁的小学生写长篇自传大论自己“辉煌”的人生?是谁,让正值花样年华的莘莘学子抛弃学业,站在炫目的舞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又是谁,让《大话××》《××秘史》《我和××不得不说的故事》堂而皇之地和《论语》《史记》并列在书店的柜台上?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也知道沧海桑田、时代更替的道理,知道文化须要创新,社会须要注入新的血液,也知道人们的思想日益开放。可是我明明看到脊梁已弯、人心蒙尘,民族文化已成为某些人的掌中“玩物”。 毫无疑问,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追求功利、内心浮躁的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某些“名家”无原则、无条件地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他们的骨头已软,他们的心已腐朽。 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因此而悲观,因为文化界还有一部分人一直坚守着纯洁的圣地。是他们,扛起了中华文化的大旗;是他们,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冰心、季羡林、迟子建、史铁生……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华文化?拿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拿我们中国人的良心!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开头部分列举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紧接着写了当下人们对待中华文化的功利态度,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最后,通过简要的议论、抒情,点明中心,即用“中国人的脊梁”和“中国人的良心”来拯救中华文化。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