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历法常识.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历法常识

古代曆法常識選自《古代漢語》(郭錫良等撰)? ?? ???古代的曆法,起於商代以前,後來逐步改進。經過天文學家祖沖之、僧一行、郭守敬等人的研究,到了清代,中國的曆法已經到了完善的地步。這裡簡單地介紹中國古代的曆法(1)。由於曆法和天文有密切關係,同時我們也講一些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常識。一、年,歲? ?? ? 年和歲是不同的兩個概念(2)。? ?? ? 十二個月為一年。閏年有十三個月。平年有354日(包括六個大月、六個小月),閏年有383日。? ?? ? 太陽一周天為一歲。所謂太陽一周天,是設想太陽過春分點,循黃道東行(3),復回到春分點的時間。實際上就是地球公轉的一周期。古人所謂歲,也就是現代天文學所謂的回歸年,又叫太陽年。這樣,一歲就是365 1/4日(實際上是365.24199日)。《書經.堯典》上說:“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朞”是一周歲的意思,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是說一個整數。這實際上是陽曆的年,中國曆法上叫做“歲實”。注:1.主要參攷書:秦惠同《觀象授時》(《皇清經解》第三十五卷)? ?? ? 2.年和歲,混用則不別。《爾雅》云:“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 ?? ? 3.黃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陽周年運行的軌道,即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道。? ?? ? 年是陰曆,歲是陽曆,所以說中國古代曆法是陰陽合歷。中國的節氣是陽曆(下文)。中國的閏月是用來解決陰陽曆的矛盾的(下文)。? ?? ? 歲的意義來源於歲星,歲星就是木星。歲星約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東分為十二個星次,歲星每年行一個星次。十二次的名稱是星紀、玄枵、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有“歲在星紀”,《襄公三十年》有“歲在降婁”,《國語.晉語四》有“歲在大火”,都是以歲星紀年。這是最早的紀年法。後人寫文章,爲了仿古,也採用這種紀年法,如潘岳《西征賦》有“歲在玄枵”。? ?? ? 由於歲星是逆時針由西向東運行,歲星紀年法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方便。為此,古人設想一個假歲星,叫做“太歲”,讓它由東向西與真歲星“背道而馳”,把黃道附近由東向西分為十二等分,叫做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樣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順序一致。這就是“太歲紀年法”。歲星紀年與太歲紀年見下。? ?? ? 根據《漢書.天文志》所載戰國時代的天象記錄,某年歲星在星紀,太歲便在析木(寅),這一年是“太歲在寅”;第二年歲星運行到了玄枵,太歲便運行到大火(卯),這一年就是“太歲在卯”。其餘由此類推。此外,古人又為十二辰造了一些別名,即攝提格(寅)、單閼(shane,音善惡,卯)、執徐(辰)、大荒落(巳)、敦牂(午)、協洽(未)、涒灘(申)、作噩(酉)、閹茂(戌)、大淵獻(亥)、困敦(子)、赤奮若(丑)。《楚辭.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是說,屈原生於寅年寅月寅日(1)。注:1.最近林庚先生說,屈原並非生於寅年寅月。? ?? ? 據《爾雅》所載,攝提格等十二辰叫歲陰,另有紀年的十干叫歲陽。歲陽的名稱是閼逢(甲)、旃蒙(乙)、柔兆(丙)、強圉(丁)、著雍(戊)、屠維(已)、上章(庚)、重光(辛)、玄黓(壬)、昭陽(癸)。甲子紀年起於東漢,較早的紀年法是以歲陽和歲陰相配,《史記.曆書》有“焉逢攝提格太初元年(甲寅)”、“端蒙單閼二年(乙卯)”、”游兆執徐三年(丙辰)“、”強梧大荒落四年(丁巳)”(1)等等。後人仿古,也有採用太歲紀年法的,例如司馬光《資治通鑒》。? ?? ? 木星繞天一周,實際上不是十二年,而是11.86年。所以每隔八十三年就會有一個星次的誤差,叫做“超辰”或“超次”。(漢代劉歆已經發現了超辰,但他說一百四十四年超一辰。)由於超辰的關係,漢以後的歲星紀年法漸漸與實際不合,誤差越來越大。所以司馬光《資治通鑒》的歲星紀年,實際上只等於甲子紀年。注:1.焉逢即閼逢,端蒙即旃蒙,游兆即柔兆,強梧即強圉。二、月? ?? ?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跟太陽同時出沒,古人認為是日月相會,叫做辰(上辰下會,也寫作辰),也叫做合朔。月球自合朔繞地球一周再回到合朔,所走的時間是29 499/940日(實際上是29.53059日),叫做一個月。這個數目不夠30日,又多於29日,所以陰曆有月大月小。月大30日,月小29日,大月和小月相間,也就差不多了。還差一點,所以有時候連接兩個月都是大月。? ?? ? 古人有所謂月建,把一年十二個月和天上十二辰聯繫起來。依夏曆:斗柄(北斗的柄)指寅,叫做正月(一月),斗柄指卯,叫做二月,辰是三月,巳是四月,午是五月,未是六月,申是七月,酉是八月,戌是九月,亥是十月,子是十一月,丑是十二月。但是依殷歷,則丑是正月,依周曆,則子是正月。三代的曆法不同。《詩經.豳風.七月》是夏曆和周曆並用,其中所謂“四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