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琴史话莫尚德-.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古琴史话莫尚德-

广东古琴史话 莫尚德编者按:本文是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莫尚德先生所撰。莫老先生是医学专家,业余专治琴学。这篇史料,是他多年钻研积累的成果,也是第一篇关于广东古琴的史话。虽然,其中关于音乐起源和验证部分,已不是我会文史资料征集的范围,但为了保存本文的完整性,我们未予更动,原文刊出;而且,考虑到广东古琴史料,实属罕有,恐将湮没,故作为特稿,以飨曲艺界和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谈到中国的音乐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太昊伏牺氏作二十五弦之瑟,始作荒乐,歌扶来,咏网  ,命曰‘立基’。”虽然所引用的是从《史记补·三皇本纪》、《孝经钩命决》等书而来,可以看作是一种传说。而司马迁的《史记·乐书》却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就有一定的根据。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根据很多出土文物,对我国古代音乐史料已有不少的发现。在河南安阳县殷圩出土的陶埙,便证实了在商代已经存在了五声音阶的吹管乐器,同时也说明了早在商代已经有了起码可以构成五声音阶的三分损益法的律制。这时的律制,是否已经完备了十二律,虽然还未有实物的证明,但是从汉代以来谈乐律的典籍来看,例如《汉书·律历志》:   “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名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   从这里可以看到,制律管的时候,一起便造齐十二律,是大有可能的。至于是否真的由黄帝使泠纶(后来也叫作伶伦)制十二律,只好作为传疑;但是,假如我们说十二律是在陶埙出现的商代早期或者夏代已经存在了,也不是瞎猜。因为除了乐律和音阶的制度在商代或商代以前已经客观存在之外,还有因此而产生乐歌和乐器的问题。《尚书·舜典》说: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蔡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既形于言,则必有长短之节,故曰歌永言。既有长短则必有高下清浊之殊,故曰声依永。声者,宫商角征羽也,大抵歌声长而浊者为宫,以渐而清且短则为商、为角、为征、为羽,所谓声依永也。既有长短清浊,则又以十二律和之,乃能成文而不乱。”   《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说:   “爱作荒乐,歌扶徕,咏网”《注》:“《辩乐论》云:‘昔伏牺氏因时兴利,教民畋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之歌;神农继之,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扶徕歌即凤来之颂,乃神农之扶犁也。’”   因为乐的最初形式还是歌,在捕鱼耕田有了丰收的时候,先民必然欢欣鼓舞,既然“心之所之”,必然“心有所之”,也必然形诸歌舞兴之所至,自然击缶敲盆,因此便产生了各种形式的鼓,成为乐器形成的先河。   在乐器种类的发展过程来看,大都是先有敲击乐器。假如在鼓类的乐器上面加些弦索而能发出更为优美的音的话,那便是拨弦乐器的始祖。当然,开始时还是以光弹而不按的单音散弦乐器如瑟类的为主,进一步发现了按弦能弹得更多的音,便成为琴这一类的乐器。同时,把律管并排起来就成为箫,这是凤箫的箫,也叫排箫;至于洞箫、篪、笛之类,因要开孔发音,显然比较晚出了。   琴早已见于上古时代,《琴操》说伏牺作琴,《世本》说神农作琴,传说不一,都无可考。《尚书》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可见夏商之时,已有琴,这可从殷圩墓葬有两件象琴的石器出土和甲骨文的乐字作,象张弦于木板上,得以佐证。当时琴的体制,想必比较简单,大概只有五弦;到了周代,已有七弦,基本上已经定型,体制和今天存见的没有多大差别了。在宋代之前,虽然也曾有过一弦、二弦、三弦、五弦和九弦,甚至十一弦的琴,都是一时之制。此外,由于隋唐以来,这类丝弦乐器不断发展和增多,形制各异,都统称为琴类,如胡琴、奚琴、提琴、小提琴、大提琴、六弦琴、月琴、洋琴、钢琴、秦琴等,种类繁多,故琴特称为七弦琴,来和它们分别;近代则叫它作古琴。   古琴的音乐艺术,由于自唐代以来,已有琴谱记载和流传,可惜对于音符的时值,不够准确详细;但从这些流传下来的琴曲中,已保留不少古代民族音乐艺术的成份,这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清代末叶以后,古琴艺术受封建社会制度和殖民主义侵略的摧残,几成绝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重视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号召下,发掘和搜集了六百多种古琴曲,二千八百多不同的谱本;同时古琴爱好者也被组织起来,我国传统的古琴音乐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很重视音乐这一门学科,周朝的音乐教育,已有很大的发展。孔子在他的教学中,就设了礼、乐、射、御、书、数六个课程。特别是古琴,它随着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而成为当时主要的乐器,它除了广泛地用作歌乐的伴奏以外,逐渐地也走上独奏的地位,所以就有了“君子无故不撤琴瑟”的提法。因此后来不少儒家学者在古琴音乐方面,都具有相当的素养,有的考究古琴的历史,有的精于斫琴的技艺,有的擅长于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