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电子的的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电子的的教案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 (microorganism,microbe) 通俗定义:使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一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其进行观察。 专业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二、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一)体积小,面积大 杆菌的平均长度:2μm 1500个杆菌首尾相连= 一粒芝麻的长度 10-100亿个细菌加起来重量 = 1毫克 比面值大:比面值 = 表面积/体积 = 3/r 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二)吸收多,转化快 胃口大 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 大肠杆菌:1小时;人:500年(按400斤/年计算) (三)生长旺,繁殖快 微生物以惊人的速度“生儿育女”。 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 24小时后: 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达到:4722吨 48小时后:2.2 × 10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 1025吨 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 (四)分布广,种类多 物种的多样性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无处不在,食谱广 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食谱之广是动植物完全无法相比的! 纤维素、木质素、几丁质、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天然气、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 (五)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具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或代谢调节机制。 微生物对恶劣的环境有惊人的适应力。 Eg. 高温、高酸、高盐、高辐射、高压、高碱、高毒、低温等。 抗热:265个大气压,250 ℃;最高生长温度可以达到113 ℃ ; 芽孢需加热煮沸8小时才被杀死。 抗寒:―12℃ ~ ―30℃ 抗酸碱:pH 0.5 ~ 13; 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 32%) 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 个体小、结构简单、且多是单细胞,繁殖快、数量多, 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特点,使微生物易发生变异。 突变率:10-5 – 10-10 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变异后代 青霉素的生产: 青霉素的用量:最高:10万单位/天(40年代) 青霉素抑菌: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三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四、 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一)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 疾病: 1347年,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1843—1847年,欧洲人主要粮食马铃薯得病,饿死了100万人,164万人逃往北美。 新的瘟疫: ①艾滋病(AIDS)正在全球蔓延。 2002年,全球艾滋病人达6000万,我国100万。 许多已被人类征服的传染病又有卷土重来 之势。 如肺结核、虐疾、霍乱等。目前全世界有18.6亿人患结核病,相当于全球人口的32 %。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一些新的疾病又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 ②军团病 ③埃博拉病毒病 ④霍乱新菌型0139 ⑤埃希氏大肠杆菌0157 ⑥疯牛病 2. 霉腐 粮食、木材、纸张、衣物、光学器材和电子元件等 3. 堵塞管道,破坏地下建筑 (二) 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1. 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例如:面包、酱油、醋、味精、奶酪、酒和泡菜 2. 生产医药产品 各种抗生素、维生素、生长激素和疫苗等 3. 生产轻工、化工、 农用产品 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农药和有机溶剂 4. 修复环境 肥沃土壤 Eg.固氮菌,净化污水 5. 物质循环、再生资源 有机物 无机物 有生命状态 无生命状态 新材料: ①生物塑料 ②纳米材料 ③微电子材料——银晶体 ④磁性材料 ⑤液晶材料 ⑥耐高压材料 ⑦生物计算机 ⑧生物计算机:用生物大分子作元件的计算机 6.生物能源 ①酒精 ②沼气 ③氢气 ④微生物电池 ⑤藻类生产燃料 7. 理论研究的对象 ①理想材料 ②遗传工程的研究 ③高等动植物的研究 8. 生物工程的主角 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第二节 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一、初创时期(形态学时期) 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虎克曾用原始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