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作文时文阅读第二辑被设计出的妹妹.docVIP

2013高考语文作文时文阅读第二辑被设计出的妹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设计”出的妹妹   这是一个被寄予了太多希望的生命。   为了这一天,她的父母经过了长达14年的挣扎和等待,而将她送到这个世界上的,正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的PGD小组。   6月29日晚上8点40分,她在中山一院降生,作为一场被精密设计的医学计划的首例成果,同时,也是身患重病的姐姐的拯救者。   父母给她取名:柏希——希望的使者。      “我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   大约两年前,中山一院生殖中心接待了一对夫妇。   这不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双双是遗传性β-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β-地贫)基因携带者,更加遗憾的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件事,直到他们的女儿婷婷在6个月大时患上了贫血,他们带她去医院检查,才得知这性命攸关的消息。   这是一种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目前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遗传病之一,尤以两广地区为甚,平均每1万个广东人里,就有183至336个人携带此基因,广西的统计数据则是广东的一倍还多。按照遗传规律,父母双方都是β-地贫基因携带者,下一代有75%的概率也是地贫患儿,其中25%的可能是重症地贫患儿。   婷婷没能逃出概率的魔爪。携带者、轻度地贫都是不需要治疗的,惟有重症地贫,必须依靠医疗手段才能生存,即使如此,仍然有些孩子没能活到他们的5岁生日。   从确诊开始,时间已经过去了14年,那个看不见、摸不到、却切切实实存在于婷婷身上的致病基因,一直折磨和考验着这不幸的一家人。   “这些年我们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婷婷妈妈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   由于自身缺乏造血机能,从1岁开始,婷婷就依靠高量输血维持生命,随着年龄的增长,输血频率越来越高,到14岁时,她已达到每个月要进行两次高量输血的程度。   长期、大量输入血制品,虽能缓解自身无法造血的危机,然而由于血制品中含铁量较高,长期输入,其代谢产物含铁血黄素在人体内大量增加,加重对心脏、肝脏及内分沁系统的负担,在胰腺、甲状腺等脏器沉积,继而引发其他疾病。   重度β-地贫会引起骨骼变化,患儿因此都有一副一眼便能识别的面孔,婷婷也不例外:头颅很大、额部隆起、眼距很宽、鼻梁塌陷、面色苍白贫血之外,她患上了继发性糖尿病,除了输血,又多了项注射胰岛素的工作。   婷婷每月治疗费约为六七千元。这并不是最关键的。父母宁可赔上身家性命,只想要一个结果:女儿能够恢复健康。   能长期有效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只有一个: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使婷婷恢复自身的造血机能。   他们当然尝试过了各种渠道,包括申请中华骨髓库的帮助。但根据医学统计,骨髓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除直系亲属配型外,没有血缘关系的配对成功率仅为十万分之1.7。   婷婷一家痴痴等了五年,没有等来配型成功的消息。   被选择的生命   在婷婷出生8年前,1990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例PGD技术婴儿。这种全名为“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技术,通过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基础上选择没有遗传缺陷的胚胎,再植入母亲子宫后正常妊娠,从而为携带致病基因的父母创造了生下健康婴儿的可能。   这种技术在中国获得首例成功时,婷婷已经两岁了。这例PGD婴儿也是在中山一院生殖中心的帮助下诞生的。如今回想,周灿权认为那时中国的PGD技术还处于初期,首例PGD婴儿的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遗传给男孩的概率很高,因此当时只是进行简单的性别筛选,阻断遗传病发的可能性。   也就是在同一年,在美国诞生了一个“被设计出生”的婴儿。她6岁的姐姐患有先天性免疫系统疾病,却迟迟找不到能够配型的骨髓,她的父母于是接受医学专家的建议,在医学筛选干预下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她还是胚胎时就被科学家从若干胚胎中选出,因为她的基因健康,而骨髓也与姐姐相配,她出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给姐姐提供造血干细胞,帮她冶病,而不是为了证明父母的爱情。   “设计婴儿”一词因此产生。   然而生命能否被“设计”产生?操控一个生命的降生,使其为另一个生命服务,这是否有违伦理和道德?究竟是一个生命的健康更重要,还是另一个生命的尊严更重要?那些“设计”过程中被“牺牲”掉的生命,又该如何看待?从“设计婴儿”诞生之日起,此类讨论在西方国家就没有停止过。   哲学层面的讨论,无法解决父母们现实面临的问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因无法医治而死去,却什么也不做吗?   骨髓配型的结果迟迟不成功后,婷婷的父母做出了再生一个孩子来解救婷婷的决定。   那时,中国尚无“设计婴儿”成功的例子,中山一院生殖中心在成功辅助诞生了中国第一例PGD婴儿后,用了四年时间巩固和稳定PGD技术,直到2004年,才准备向“设计”方向进军。   因此,婷婷父母首先尝试的是自然怀孕,虽然父母双方均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但仍有25%的可能性,生下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   婷婷妈妈成功怀孕了,却在孕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大漠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