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总复习阶段测试-19
阶段性测试题十九(选修一 综合测试)
本卷共6道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15分)(2012·吉林质检)
材料一 既能变通则成长久之业。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然则欲正其末,必端其本,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1)依据材料一,说明范仲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6分)
材料二 “臣观《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此言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养民之政必先务农。农政既修则衣食足,衣食足则爱肤体,爱肤体则畏刑罚,畏刑罚则寇盗自息,祸乱不兴。是圣人之德发于善政,天下之化起于农亩”。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2)在材料二中,范仲淹特别强调了什么内容?(3分)为什么?(6分)
【答案】 (1)至庆历年间,宋朝立国确立的削弱地方权力、集权中央、分化事权的政治制度延续近百年的时间,带来了深重的弊病,不适应现实的形势。(每点2分,共6分。)
(2)对农民进行教育的重要性。(3分)
原因:实施善政的关键在于养育人民;国家把务农放在了首位;务农有利于人民衣食充足;人民衣食充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
2.(15分)(2012·山西大学附中)
材料一 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曰宣抚司,曰招讨司,曰安抚司,曰长官司。以劳绩之多寡,分尊卑之等差,而府州县之名亦往往有之,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天顺末,许土官缴呈勘奏,则威柄渐弛。成化中,令纳粟备振,则规取日陋。孝宗虽发愤厘革,而因循未改。嘉靖九年始复旧制,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矣。其间叛服不常,诛赏互见。
——《明史》卷310列传第198
材料二 臣思前明流土之分,原因烟瘴新疆,未习风土,故因地制宜,使之乡导弹压。今历数百载,相沿以夷治夷,遂至以盗治盗,苗、倮(彝族的一支)无追赃抵命之忧,土司无革职削地之罚,直至事大上闻,行贿详结,上司亦不深求,以为镇静,边民无所控诉。若不铲蔓塞源,纵兵刑财赋事事整理,皆非治本。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令其自首为上,勒献次之。惟剿夷必练兵,练兵必选将。诚能赏罚严明,将士用命,先治内,后攘外,实边防百世之利。
——《清史稿》卷512鄂尔泰奏疏
(1)归纳材料一有关明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内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其影响。(9分)
【答案】 (1)明朝初年在西南地区,沿用元朝的土司制度;西南地区主要由土司管理;明朝中后期开始在西南地区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部分进行“改土归流”。(6分)
(2)原因:改变明朝实行的土司制度的弊端(如土司世袭,土司与百姓矛盾尖锐);
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9分)
3.(15分)(2012·孝感)
材料一 1871年12月,由木户孝允、岩仓具视、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等日本政府要人组成的日本政府遣外使团自横滨出发,途经华盛顿、伦敦、巴黎、哥本哈根、柏林、罗马等地,对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为期长达一年零九个月的考察。遣外使团于1873年9月归国后,向日本政府提交了一份遣外使团的正式报告书。报告书对当时的欧美社会有如下的评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此等于东洋风习相反。
——《明治初期日本关于近代文明的三大争论》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5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对待“报告书”的积极应对措施。(4分)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最终的结局不同。请简要分析其结局不同的原因。(6分)
【答案】 (1)特征: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和参政意识浓厚。(5分)
措施:深入开展明治维新,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即殖产兴业,拓展海外贸易等;制定和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
(2)阿里在埃及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