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的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的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句式?,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2、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3、技能目标? 、背诵全文?、学会讽喻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导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充分利用注释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词句,掌握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今天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有许多俊男靓女从身边走过,甚至还有一些打扮相当前卫的追星族从眼前晃过。现代人如此,古代人又何尝不是?比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涉江》中写到:“余幼好此奇服兮,年即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但是人们往往只是把美不美当作个人的事,很少有人去多想什么。然而有一个人,他不仅爱美,还丛美不美这个问题中悟出一番大道理,拯救了一个国家。究竟是谁有这么神奇呢?我们今天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了这篇课文后,这一迷雾自然会解开。(板书课题)二、解题? 1、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可以说是三朝元老,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善鼓琴,曾借弹琴之道言治国之道,深得威王赞赏,被封为相,后封成侯。? ???齐王也就是齐威王,姓田,名因齐,又作婴齐。他在位期间,曾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使国力逐渐强剩。 3、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又称《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原为战国末期和秦汉间人编纂,后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12策,其体列为国别体。《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三、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昳(yì)丽 ? ?朝(zhāo)服衣冠(guān)  ? 期(jī)年?      ?间(jiàn)进? 四、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结构? 讨论下列问题:? 、本文的题眼是什么???(题眼:讽)它有什么内涵??(?讽,也就是婉言规劝之意。) 注意它与谏、刺、谤、讥、诽、说的区别:?(谏者,以直言正人之非也,也就是直言规劝之意。刺,意思是当面指责;谤,一般指公开指责人的过失,没有贬义;讥,是微言讽刺;诽,是背里议论;说,是用一般的话劝说别人,使人听从自已的意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文中有一个点明原因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王之蔽甚矣!”) 邹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咱们来看一下课文的第一段,? 他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邹忌这次亲眼见到了徐公感到不如徐公、接下来他又“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次是进行了比较,更加确信自己不如徐公、而后他又“暮寝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蔽甚矣”并不是凭空得出的结论,而是他三思的结果。他之所以认为“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况作为高高在上,俯视一切,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的齐威王呢?? ?、邹忌讽谏齐王的方式是什么???(设喻,类比) 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邹忌既然知道了“王之蔽甚矣”,那么作为谏臣,他就要向君王进谏。但是进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古人常把进谏看作是批“龙鳞”,逆“圣听”,稍有不慎不但不能使君王纳谏反而性命难保。比干剖心、屈原放逐不就是直言进谏的结果吗?邹忌当然知道这些厉害关系,那么他又该如何进谏呢?咱们来看一下他进谏的方式。邹忌从自已个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这个问题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这件事讲给齐王听,先引起齐王的兴趣。然后抓住这一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的相似点——受蔽,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而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一严峻事实,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这里他巧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