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亡后吴伟业诗风与其形成原因
论文树形图:明亡后吴伟业的世风及其形成原因后期诗风探究此种诗风形成原因明清易代时期仕清时期辞官归家时代所致个人遭遇所致违心仕清与卞玉京的爱情悲剧明亡后吴伟业的诗风及其形成原因摘要: 吴伟业是明清之际一代文坛宗主,他的诗歌创作以明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前一个阶段诗风偏于绮丽风雅,后一个阶段诗风苍凉凄婉。也许是因为他是“贰臣”的缘故,研究它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人都只是对他仕清的悲苦心理、代表作及叙述方面进行研究,对他诗歌风格前后的转变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将对他后期的诗风及其转变的原因进行探究。关键词:吴伟业;后期诗风;仕清;苍凉吴伟业研究综述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在当时他能与文坛宗主钱谦益并驾齐驱,可见他当时的声名也不小,要对当时社会整体上的诗风和文人心态进行了解,他是不可被忽略的。但现今研究他的作品却不多,有研究的也都只是针对他仕清的悲苦心理、代表作及叙述特色方面进行,认为他的诗风是苍凉厚重的,造成他此种诗风的原因是时代动乱,但对他诗歌风格前后的转变研究较少,本文将从他后期的诗风及其转变的原因方面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我个人认为吴伟业后期的诗风是沉重哀婉、悲凉凄楚的,而造成他整个一诗风的原因除了大家公允的时代因素外,他个人的遭遇以及心理问题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和钱谦益同为贰臣,他一直郁郁不快,而钱谦益却能悠然自得的与美人安度晚年,他的心理问题不失为一个促使他诗风转变的关键性因素。通过我的论证,希望能给以后研究吴伟业诗风方面的人以参考和借鉴。正文吴伟业的诗歌创作以明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早年春风得意,春花满眼,诗作才华艳发,吐纳风流,多风华绮丽之作。《四库提要》论吴伟业诗歌云:“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风华绮丽是吴伟业诗歌的突出特点。例如《田园杂兴八首》(其四):“竹坞花潭过客稀,灌畦才罢掩松扉。道人石上支颐久,渔父矶头欸乃微。 潮没秋田孤鹜远,阁含山河断虹园。亭皋木落黄州梦,江海翩跹一羽衣。”[1]中年以后遭逢丧乱,经历过国家的兴亡,诗作风格与前期有所不同,多哀怨凄婉之音。晚年心境愈加凄凉,学庾信风骨愈上,诗作多苍凉悲楚之调,作品则偏重于表达遗民之痛、失节之恨,悲凉凄婉。如《自叹》:“误尽平生事一官,弃家容易变名难。松筠敢厌风霜苦,鱼鸟犹思天地宽。” 这就很明显的流露了他内心对于自己失节的痛恨,一种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就准确的概括了他诗歌的特色及前后的变化。后期诗风探究(一)明清易代时期明清易代之际,战乱不断,他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此时诗歌多是对统治阶级罪恶行径的揭露,以及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统治阶级改朝换代的战争却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吴伟业他亲身经历了这一次战乱,看到了民众的灾难和痛苦,此时,他继承发扬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传统,用他的笔的对这一现实作了生动如实描绘。如《芦洲行》:“金戈铁马过江来,朱门大户谁能顾。……丈量亲下称芦政,鞭笞需索轻人命。胥吏交关横征派,差官恐喝难供应。” 《遣闷》:“十载乡园变萧瑟,父老诛求穷到骨。一朝戎马生仓卒妇人抱子草间匿。”这些诗句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给社会所造成的残破景象,写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的灾难以及无法负荷的经济负担。再如《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从头诉兵火,眼见尤悲怆。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恐惶……今日解马草,明日修官塘。诛求穷到骨,皮肉俱生疮……”诗歌把清兵的凶残、官吏的狠毒、百姓的惶恐,人民劳役的沉重都历历在目地展示了出来,充分表现了吴伟业对战乱的痛恨与谴责,对清兵及官吏的憎恨,对人民悲惨境遇的同情。这样的诗歌在明清之际的其他文人的作品中时不多见的。(二)仕清时期吴伟业在清朝做官的三年中,诗歌的主题主要是为自己被迫仕清作解释,弥漫着一种沉郁忧伤之感。他仕清后除了描写一些对故国的追思,对人民疾苦的关注的诗作外,他还运用“梅村体”的叙事方法,通过写个人的凋零沦落,去感受人生的悲哀,把生存在历史夹缝里的不幸表现出来,从而影射自己失节的无奈。如其代表作《圆圆曲》,作者通过对陈圆圆一生的描述,在极具戏剧性的美人英雄缠绵动人的故事中,虽然暗含着对吴三桂叛国行为的贬斥,但也包含着对其个体命运的同情。在当时时事的两难选择中,吴三桂英雄多情,势必忠孝两违,使得“全家白骨成灰土”;一旦归顺李自成,又势必要抛弃他个人所追逐的爱情,放弃温柔多情的美人。吴三桂是主体价值的追寻着,但他还是无法摆脱命运之手的控制,只能落个叛徒的千古骂名。梅村的遭遇与他相似,由于历史造成的困境,使得他们无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