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生态学-水分因子
水分因子与植物 贵州大学林学院林学10A班-舒德远 题目:水分因子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植物是如何适应水分过多与水分不足的?请举例 提纲 水分因子与植物 植物水分生态类型 植物如何适应水分过多 植物如何适应水分不足 喀斯特适生植物 总结 参考文献 一、水分因子与植物 1.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生物体内的大部分无机物及一些有机物,都能溶解于水。水是物质扩散的介质,也是酶活动的介质。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如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废物的排出,以及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等,都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2、水的其他作用 ①水分子的极性强,能使溶解于其中的许多种物质解离成离子,这样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②水溶液的流动性大,水在生物体内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③水的热容大,水能吸收较多的热而本身温度的升高并不多。调节植物温度变化。 ④对植物来说,水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吸水)。 ⑤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代谢强度)。 二、植物水分生态类型 1、水生植物 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为了支撑身体,便于输送养分和水分,必须有强韧的茎。根与茎都有厚厚的表皮包着,防止水分的流失。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①沉水植物 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①湿生植物 生长在过度潮湿环境中的植物。湿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沼生、盐生植物以及一些中生的草本植物。 ②中生植物 形态结构和适应性均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只能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生活。 ③旱生植物 适宜在干旱生境下生长,可耐受较长期或较严重干旱的植物。 三、植物如何适应水分过多 1、通气组织 2、不定根 3、气生根 四、植物如何适应水分不足 1、避旱植物 所谓避旱,就是土壤和植物本身发生严重的水分亏缺之前,植物就已完成其生活史。较典型的如沙漠短命植物,它们在营养结构很小的情况下仍具有开花结实的能力,在发育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2、抗旱植物 受到干旱威胁,长期适应进化中在形态方面和生化方面形成各种抗旱机能。 1、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 植物在干旱逆境下保持植株体内部组织高水势的能力。节水型植物主要是通过减少蒸腾来避免植株体的失水;而耗水型则通过减少其他失水的方式避免失水,它的蒸腾量并不减少。 2、高水势忍耐脱水干旱 六、总结 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更不用说有人了。水的运动和循环导致了地表气象的万千变化,也改变着地表的状况,目前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淡水资源却少之又少,所以珍惜水资源,开发水资源、研究利用咸水(海水、咸水湖)技术非常重要,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七、参考文献 [1]傅伯杰,邱扬,等.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2,57(6):718—721. [2]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5,5l(6):553—558. [3]柳长顺,齐实,史明昌.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学报,200l,15(5):ll—13. [4]粱银丽.康绍忠.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长特性及氮磷营养的调节作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17(4):58—64. [5]谷瑞升,都荣庭,刘万生.水分胁迫对早实核桃生长和结果的影响[J].林业科学.1994(30):79—82. [6] 曲泽洲.植物栽培学总论[M].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120-142. [7]蒲汉丽,许明宪.杏梨叶片耐旱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初步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1990;(3):14~16. [8]胡又厘.余甘根和叶的形态解剖特征与耐旱性的关系[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2;21:413~417. [9]先兆江,夏国海.几个苹果品种叶片气孔的初步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85;(2):54~60. [10]李晓燕,李连国,刘志华等.葡萄叶片气孔的研究Ⅱ—气孔与葡萄生态适应性[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2;13(4):69~73. [11]赵可夫,王唐韶主编.作物抗性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179. Your company slogan 苦草 金鱼藻 ②浮叶植物。 其体内多贮藏有较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