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整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矿物
岩石
地壳物质组成
地壳物质循环
喷出岩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玄武岩
花岗岩
温度
压力
地球表面形态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和盆地
太阳能重力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外力作用程度和强度受内力作用影响。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碰
撞
挤
压
消亡边界
张
裂
分
离
生长边界
背 斜
向 斜
褶曲: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褶皱与地表形态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形 式
从岩层弯曲看
岩层新老关系
对地貌的
影响
原 因
褶
皱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一般成山
侵蚀成谷
一般成谷
侵蚀成山
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
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各种
侵蚀——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冰蚀地貌
角峰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冰川槽谷被海水淹没形成的狭窄的海湾。特点是狭长,曲折,岸壁陡峭,世界最深的峡湾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海岸,还有挪威的西海岸。
峡湾地貌
挪威峡湾
冰川沉积地貌
风蚀作用形成的”城堡”地貌
风蚀地貌
风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新月型沙丘地貌
治理流沙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固定沙丘。
一旦沙丘发生流动,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
埋没村舍、道路、牧场等,带来流沙危害。
塔克拉玛干沙漠
长江三峡(河流侵蚀作用)
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的山墚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地貌
黄果树瀑布
流水的作用强大而普遍。 流水侵蚀使地面变得崎岖。坡面水流冲刷地面,并且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断发育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
流水堆积地貌
三角洲
流动沙丘
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海浪作用与地貌
海岸带在波浪、潮汐、海流的冲蚀、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各
种海岸地貌。按其成因划分,海岸地貌可分为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海蚀拱桥
海浪侵蚀作用
海浪侵蚀地貌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浪沉积地貌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沙丘、沙漠、黄土沉积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瀑布、峡谷、沟谷(V型谷)喀斯特地形等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
4.根据下边的岩层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的形成由早到晚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①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2)该地貌分布地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为( )
A.热量不足 B.地表水缺乏 C.地广人稀 D.农业技术落后
A
B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宁夏平原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
材料二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宁夏平原之间,海拔大多为2 000~3 000米,最高峰海拔3 556米。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加,山中森林资源丰富。
(1)根据图示信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2)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先是经岩层断裂下陷,之后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形成。
第(2)题,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地形雨、阻挡沙漠东移、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答案:(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及贺兰山的洪积物沉积而成。
(2)削弱了来自西北的寒冷空气的侵袭;抬升了东南季风(夏季风),在该地区形成较多的地形雨;阻挡了沙漠的东移;山中植被有效地减弱了水土流失和山洪暴发,起到了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地点
A
B
C
海拔(米)
500
250
600
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米)
421
3
412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问题。
6.该区域可能属于 (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7.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研究院LNG冷能利用.ppt VIP
- [中央]2024年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招聘 笔试上岸试题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答案详解.docx
- (陶矜老师课件)股权设计与合伙人激励.pdf VIP
- if与unless专项练习.doc VIP
- 2023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解析版).pdf VIP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监理实施细则(新).pdf VIP
- 直播电商与案例分析第10章 农产品直播解析.ppt VIP
- 2023款 R18 B 宝马摩托车 中文 用户保养手册 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题(网友回忆版).docx VIP
- USCAR38 超声波焊接技术标准和要求(中文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