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鄄名人尧葬谷林有传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鄄名人系列(2)尧葬谷林有传说 尧王像 山东菏泽谷林尧陵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被公认为是华夏民族的文明始祖。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系轩辕黄帝五世孙,父帝喾,母庆都。尧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亲睦九族,伐乱禁暴兴利除害,文治昌明,武功赫奕更以“禅让”美德名扬天下,受人民敬仰和拥戴。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相传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号陶唐氏,帝名唐尧。15岁受封唐唐侯20岁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春秋元命苞》:尧母庆都“年二十,寄伊长孺冢,无夫,出游三阿,奄然阴风,赤龙与庆都合,有娠而生尧。”《宋符瑞志》载:“庆都观於三河,常有龙随之……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帝尧碑》载:“有神龙首出於常羊,庆都交之,生伊尧,不与凡等。”《宋符瑞志》三河《春秋元命苞》三阿,为一字之讹,濮水、沮水和瓠子河的交汇处羊里水一带,丹陵历山历山即今鄄城县历山村一带。尧之故里在长子据《史记.五帝纪》“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考证转言为“尧初生时其母在塔集之南,金湖是尧乡”《史记·索隐》中写下“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这段文字雕塑家沈默创作巨型“尧”塑像尧陵又称尧王墓,乃帝尧所葬之处鄄城民间亦有“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说。据《山海经》记载,“尧帝崩于成阳。”胡集古称“成阳”。成阳古城始建于汉代,后被洪水淹没,继而为黄沙掩埋《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通树之”,其址在距鄄城县城7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故名“谷林尧陵”历代史家多从其说西汉刘向《新序》:“尧葬济阴,丘垅皆小。”东汉孟郁《尧庙碑》:“闻帝尧陵在成阳。”东汉郭缘生《述征记》:“成阳东有尧冢,亦曰尧陵,有碑。”《西汉志?地理志》:“成阳有灵台、尧冢。”三国魏《皇览》:“尧冢在济阴成阳。”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谷林即成阳,尧都平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尧葬济阴成阳西北40里,是为谷林。”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尧陵在县西三里,又似即成阳城者。”唐李泰《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成阳县也。”“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宋濮州知州韩铎云:“尧陵在本州东雷泽县谷林山。”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云:“古曹地尧所居,州东北有尧冢。”明王道《尧陵碑》说:“帝尧陵见于山东郡邑者凡三,的然可据者惟濮之谷林寺为较著。”明《濮州志》:“谷林在濮州东南九十里,上有帝尧陵。” 清《通鉴辑览》:“尧即位百载崩于成阳,葬谷林。”《大清一统志》载:“汉章帝刘da(火旦)元和二年,遣官祀尧于成阳。”又载:“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州芦泉山之阳,然尧陵自在谷林,不在东平。”清山东巡抚岳睿奏疏说:“尧陵实在濮州东南六十里……谷林庄前,历考有据。”以上古籍中,或曰尧葬济阴,或曰尧葬成阳,或曰尧葬谷林,其完整说法是尧葬济阴郡成阳县之谷林,即今之鄄城县西南富春乡之谷林寺,就是《吕氏春秋》“尧葬于谷林”之所。新民晚报尧帝陵遗址在山东菏泽山东省菏泽市文物管理所的考古专家在菏泽市牡丹区胡集乡辖区内初步探明了古成阳城城墙走向据大量考古数据显示,成阳古城除西面城墙未找到(疑为洪水冲垮)外,其余三面城墙均保存完好,最浅处仅离地表0.3米,最深处深及7米,且土质清晰,夯层明显,如此完整的汉代土城墙,在全国相当罕见《水经注》记录,“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由此可见成阳城与尧陵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次成阳古城位置的确定,直接认证了中华始祖尧帝陵的方位,即现胡集乡尧王寺村由古迄今,鄄城民间一直广泛流传着的两句民谣说:“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中华始祖尧帝陵遗址考证确定无疑。尧陵最早建于汉永康元年(167),宋熙宁元年(1068)濮州知州请敕本州致祭,金末黄河屡决,谷林淹没。清乾隆元年(1736)重修尧陵。《大清一统志·唐尧陵》载:“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上有庙”。清尧陵高4丈5尺,宽20余丈,祀田120亩,濠沟40亩。陵前有享殿三间,中有东西朝房、更衣室各6间,后有圣母殿3间,另有大门、石门、尧井。陵园内石碑林立,古松参天。1935年黄河于临濮决口,陵内建筑被毁,后明清古松被淹死。1979年,被鄄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尧庙始修于东汉永康元年(167年),为济阴太守孟郁所建,有“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为证。碑文900字,《山东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录》均有记载。其后四修尧陵:(1)东汉建宁五年(172年)济阴太守审晃修尧祠尧母灵台,立尧母灵台碑;(2)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济阴太守刘合修尧庙立“帝尧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委知州张寰重修建尧庙;(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巡抚岳睿重修尧陵,其由于“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州

文档评论(0)

大漠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