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淄博民俗风情
淄博民俗风情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邻潍坊,西接济南,北界东营,南去临沂:辖张店、博山、淄川、临淄、周村5个区,桓台、沂源两个县,市领导机关驻张店。淄博市5个区各自为城,街区互不连接,各以铁路为交通,号为“天下第一大城市”,听来使人产生幽默感。
淄博市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色彩浓厚,所辖区县内,有古齐国故都临淄城遗址,有蒲松龄故居、有“北国江南”马踏湖。淄博市又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陶瓷产地之一,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瓷城”。
齐国临淄故城
临淄是周王朝分封下的齐国都城,自公元前9世纪中叶姜氏第七代国君齐献公建都临淄,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为止,临淄作齐国都城长达638年。故城遗址分大城和小城两部分,小城嵌筑在大城的西南隅,巧妙衔接,浑然一体。大城南北近4.5公里,东西约3.5公里,是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的郭城。小城南北约2公里,东西1.5公里,是国君居住的宫城。两城总面积近16平方公里,设城门13座,今遗址了然。城区遗址内,有18处村庄,村村古风犹存。
1、齐园
为了拍摄历史电视剧《孔子》,1990年4月,在临淄区公园内修建了仿春秋时期风格的建筑群,为了解古代的居住习俗提供了直观的场所。
齐园占地18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园区划分为五个部分。
民宅街市:多为起脊两面坡房,土墙绕匝,茅草盖顶。有的房舍还建有望楼、观星台、圆柱形的粮仓和灯笼形的图腾。
士大夫第宅:坐南朝北,建在夯土台基之上,屋顶为重檐四坡,左右配以昭庙和穆庙。
宫殿廷院:国君殿布局严谨,气势雄伟。东为阙门,西为大堂,南为宫门,宫门两侧为敌楼。宫外有土阙、祭祖太庙、祭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社稷坛。
城门城墙:外墙高8米,城门洞为木构过梁式,台门上方筑有楼橹,城墙垛口呈不规则形,古拙而又威严。
一切都力求再现春秋时代的风俗景观。
2、孔子闻韶处
公元前517年,孔子来到齐都临淄城,有一天,信步来到韶苑,听到苑中正演奏《韶乐》,他一下子被带进了奇妙的音乐世界中,听罢演奏,感叹赞美:“尽美矣,又尽善也!”并且,此后好长时间,每想起《韶乐》,总激动不已,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闻韶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临淄县志》记载:“相传嘉庆年间(1796—1820年),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 ‘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下得石磐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年间(1909—1911年),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淹没无传,故另立石碑,仍刻 ‘孔子闻韶处’”。
宣统三年(1911年)重刻的“孔子闻韶处”碑,仍然立在韶院村中,碑的左右还有两方小的石刻,左为“乐舞图”,画面上两个人席地而坐,一个在吹奏横管乐器,另一个端坐大方,作细心倾听状,若似孔子赏乐。下面刻两位舞女,舒展长袖,飞旋彩带,娜娜翩翩;右侧刻“韶乐”与“孔子闻韶”短文简介。
据考证,此地果然就是盛齐时期歌舞乐伎们居住、学习、排练、演习的教坊之地。另据考证,孔子在齐所闻之韶并非周《韶》,而是依齐国统治者的指导思想,随当地民情民俗,用当地的乐舞素材,经当地乐舞大师们充实、改编、完善,从而已是齐国化了的《韶》。演奏这种《韶》所用的乐器,已出土和见于记载的,有鼗、柷、缶、竽、笙、管、萧、埙、筑、龠、篪、磬、编钟、钟、錞、琴、瑟、镛、饶、铃、铜鼓等。
村名来历是乡社民俗的有趣而重要的一部,在韶院村可以体会这种趣味和重要性。
二、《聊斋》故土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作家,所作《聊斋志异》一书名满中外,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他的故居在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
1、蒲松龄故居
蒲家庄街巷大半保持了旧格局,旧式的门楼,古老的槐树,竖在街角的碌碡,留在村口的石舂臼,勾人忆往昔。蒲松龄故居的大门与左邻右舍排在一起,也使人觉到了这位老先生当年与乡亲和睦相处的种种情景。
故居主体部分是一座清代的民房,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南一进临街,穿过八角门,进入第二进,就是蒲家正房,房门左右和当地农家一样,各栽一株石榴树,南墙种一架金瓜。传说这便是蒲松龄出生的地方。现在,房子里悬着“聊斋”匾额,陈列着蒲松龄当年在西铺村坐馆当塾师时用过的桌、椅等几件像具,和他搜集命名的海岳石、三星石、蛙鸣石。室内悬挂的蒲松龄画像,也反映了当时人的一种风尚。画像时,蒲松龄74岁,他身着公服,手捻胡须,并且自己在画像上写下了题词:“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子孙,亦孔之羞。”这正如现代人之自题小照。
2、柳泉
柳泉在蒲家庄村东,实为一井,传说当年井溢成泉,所以俗名“满井”。当年井台周围翠柳百株,因此又叫“柳泉”。蒲松龄对这泉、这柳感情至深,自号“柳泉居士”。
当年柳泉近边就是青州府通济南府的大道,相传蒲松龄家居时常在泉边柳下设茶招待过往行人,与人谈鬼说狐拉家常,无意有意间积累了许多创作的素材。
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