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系年115章解析-儒学简帛.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华简系年115章解析-儒学简帛

清华简《系年》12~15章解析 子居 第十二章 楚庄王立十又四年,王会诸侯于厉,郑成公自厉逃归,庄王遂加郑乱。晋成公会诸侯以救郑,楚师未还,晋成公卒于扈。 整理者言:“厉,国名,在今湖北随州东北,或作‘赖’。王夫之《春秋稗疏》则以为在今河南鹿邑东。楚庄王十四年会诸侯于厉一事,《春秋》宣公九年未能明记,以致后代学者多有误会。”孙飞燕《释〈左传〉的“厉之役”》一文于“厉之役”非杜注宣公六年事有详说,本文只略作补充。 宋人叶梦得在《春秋三传谳》中已辨“厉之役”杜预之注为非,其《左传谳》卷四言:“按《经》及《传》前皆无厉役之事,杜预以六年楚人伐郑取成而还当之,然《传》本不言厉,何以知其即此役?十一年《传》言厉之役,郑伯逃归。杜预复指前六年事,皆无据,特附会以成其说尔。且既取成而还,则何罪复伐?此书在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之后,盖郑既与楚成,复叛而从晋,故讨之。是以十一年辰陵之盟,郑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乃从楚是矣。《传》盖横出厉役事以相乱也。” 厉地,整理者已提到“王夫之《春秋稗疏》则以为在今河南鹿邑东”,王夫之《春秋稗疏》卷上言:“厉,古与赖通。《公羊释文》音赖,是已。此所伐之厉,即楚围所灭之赖也。老子生于苦县之厉乡,一曰赖乡,地在考城、鹿邑、亳州之间。齐移救徐之师,西向伐厉,厉与楚而病徐也。杜氏乃谓义阳随县北之厉乡。随州之厉,乃神农所生之厉山,亦曰烈山,非国也。齐桓帅八国之兵以伐楚,尚次陉而不深入,安能轻率一曹,越江汉之北而向随乎?且随为随侯之国,非厉国明矣。于时随方率汉东诸侯叛楚,齐所宜招徕者,何为远涉以伐之邪?”所辨甚确,故此后沈钦韩《春秋左传地名补注》、程发轫《春秋左传地名图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书皆从其说。且《春秋·昭公四年》载:“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执齐庆封,杀之。遂灭赖。”《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楚子以诸侯伐吴。宋大子、郑伯先归。宋华费遂、郑大夫从。使屈申围朱方,八月甲申,克之。……遂以诸侯灭赖。……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由以上内容可见,朱方当近赖(厉),且楚本欲迁许于赖,而据《春秋·昭公九年》:“许迁于夷。”《左传·昭公九年》:“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是此后楚实际上将许迁到了城父,城父正在河南鹿邑厉乡之东,这都说明“厉”地当在河南鹿邑之厉乡。又,《逸周书·世俘》载:“百韦命伐厉, 告以馘俘。”顾颉刚先生《〈逸周书·世俘〉校注、写定与评论》指出:“陈注:‘《汉·地理志》南阳郡:随:故国。厉乡,故厉国也。’按克殷后所伐国,大都在殷畿,或离殷畿不远,此何以独在江、汉流域,非。《沈释》引沈祖绵说:‘南阳在商末之际已在文王六州之内,卽《诗》之周南也,不当伐之。‘厉’系《汉书·地理志》陈国之苦县,师古曰:‘《晋太康记》云:城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也。’《史记·老子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索隐》云:‘苦县本属陈,春秋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正义》云:‘《括地志》云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有老子宅及庙。……’厉,音赖。’按谷阳故城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是亦以厉国当在河南鹿邑。陈伟先生在《楚“东国”地理研究》一书第一章第四节对于“厉”地当在河南鹿邑一带有专门讨论,笔者在之前的《清华简〈系年〉8~11章解析》一文中也曾提到:“定‘厥貉’为‘柘城’与当时楚人伐宋所经路径颇为相合。《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焦、夷等地也正在柘城、鹿邑一线东南,亦可见定‘厥貉’为‘柘城’与楚人在这一区域的势力北拓过程也甚是一致。”柘城、鹿邑至焦、夷一线正是此时楚国所致力经营的地区,故《系年》之“厉”,依形势而言,也当是在河南鹿邑之厉乡,而非在今湖北随州东北者。 是年,《春秋·宣公九年》载:“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宋人围滕。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陈杀其大夫洩冶。”《左传·宣公九年》:“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晋郄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国人皆喜,唯子良忧曰:‘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由《左传》可见,楚庄王会诸侯于厉,必在鲁宣公九年的春、夏时期,而秋季晋侯即会诸侯于扈,所以郑成公在厉之会的逃归是有相当背景的。然而,若按《春秋》之记,晋成公是先卒于扈,其后的冬季,楚师才伐郑,不当有“楚师未还,晋成公卒于扈”之说。今按照清华简《系年》所记,则可知晋成公会诸侯的目的就是“救郑”,所以才有“楚师未还”之说。因此,现在看来,前引叶梦得《春秋三传谳》所推测的“盖郑既与楚成,复叛而从晋,故讨之”正合于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