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五大著名兵书简介
《吴子》
《吴子》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为吴起所作。吴起(?~公元前381年),卫国左氏(今中国东部山东定陶县西)人,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曾经拜左丘明的弟子曾申为师,后来在鲁国为将,屡立战功,此后又到魏国做将军。魏文侯派他率兵攻秦,几次打败秦军,因功被任命为西河郡守。在魏国他帮助魏温侯推行法家政策,进行改革。当时秦国军队在靠近魏国的边境上建立了一个叫小亭的军事要塞。为了占领这个要塞,吴起下令,先登上小亭的士兵,赐予大夫之官职,同时赏赐上等的田宅,在重赏之下魏军终于占领了小亭。到魏武侯时,吴起受到排挤,只好离开魏国,到了楚国。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相当于宰相,主持楚国变法。楚国因此而强盛起来。楚悼王死后,宗室叛乱,吴起最后被杀于楚悼王灵柩前。
吴起的兵书在战国和西汉时期很受欢迎。《韩非子?五蠹》中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也称“吴起《兵法》世多有”,其影响几乎能和《孙子兵法》相比。《汉书?艺文志》兵权谋类著录《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只有一卷。宋《郡斋读书志》著录“唐陆希声类次”《吴子》三卷六篇,篇目已同今本。可见今本《吴子》乃是后人整理过的一种删节本。现存的宋版《武经七书》、影印宋朝版本《孙吴司马法》《吴子》共上下两卷,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基本采用魏文侯、武侯与吴起问话、对话的形式,共三十三章。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又名《孙子》、《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据说拿破仑战败后还曾为没有早日得到此书而后悔。宋朝以后被列入了《武经七书》之首,在唐初传入日本,近代以来又传入欧美,翻译成多种文字。此书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前后)的孙武所著,孙武,原为齐国人,后来到了吴国,因为献上兵法十三篇,被吴王阖闾重用,拜为大将,和伍子胥共事,辅佐吴王,后来领兵攻破楚国都城郢。
《孙子兵法》从汉代开始一直认为是孙武所著,但宋朝以后,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此书有着明显的战国特征,是不是孙武所作值得怀疑。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北宋时期注释《孙子兵法》的名家梅尧臣。南宋的叶适也推测《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其言得用于吴者,其徒夸大之说也”。在梅、叶等人说法的影响下,后来又出现了不少怀疑之说,影响较大的是“孙膑所作说”,主要是近代的一些中国和日本学者,他们认为,汉代人所说的孙武不见于先秦古书,疑点很多,可能由孙膑的传说演化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关于《孙子》的成书年代和作者也有争论,通行的看法认为,《孙子兵法》是孙武草创,但最后整理成书的是孙膑。
《孙子》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在1972年 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它证实了《史记》关于《吴孙子》和《齐孙子》从汉初就各有其书的记载,澄清了一些误解。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后来,庞涓辅佐魏惠王,做了将军,暗中派人请孙膑到了魏国,但见了孙膑又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后来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膝盖骨的残忍肉刑,所以后来人叫他孙膑。
在友人的帮助下,孙膑最后逃离魏国,到了齐国,被齐威王重用,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设奇计大败魏军,并射死庞涓。后来,田忌被邹忌排挤,流亡到楚国,孙膑大概也随他而去,所以汉人王符说“孙膑修能于楚”。在战国的兵家中,孙膑是以“贵势”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