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汉籍与中国文学研究 張伯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域外汉籍与中国文学研究 張伯偉

域外漢籍與中國文學研究 張伯偉 (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 所謂域外漢籍,根據我目前的認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歷史上域外文人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二是中國典籍的域外刊本、抄本、選本或註本;三是流失在域外的中國古本。經過前輩學者的辛勤收輯,流失在域外的中國古本通過翻拍、影印或撰寫目錄等手段,多已爲學術界所知見。但古代域外人士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以及中國典籍的域外刊本或選註本,卻大量存在於中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成爲域外漢籍的主體。自1992年以來,我對域外漢籍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曾多次親赴日本、韓國、越南、沖繩(古代的琉球)、新加坡等地收集資料,主持或參與了國內外的若干科研項目,並在2000年在南京大學成立了域外漢籍研究所。我深信,隨著有關文獻整理工作的展開,例如目錄、提要、資料彙編、文獻校釋等,一個新的學科分支——域外漢文學研究即將誕生。這一學科分支直接涉及到三方面的研究,一是漢字文學研究;二是東方文學研究;三是比較文學研究。本文要談的主要是其中一個方面的研究,即漢字文學研究。漢字文學是以中國的漢語文學爲主,並包括周邊國家和地區歷史上的漢文學。以整體漢字文學爲背景,這對於傳統的中國文學研究來說,到底會帶來什麽樣的變革,産生什麽樣的結果,這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學術課題。 我先來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文鏡秘府論》是唐代日本來中國的空海大師(774—835)所編纂,書中彙集了許多在中國已經失傳的齊、梁以來至中唐的詩學資料。市河寬齋《半江暇筆》云: 唐人詩論,久無專書。其數見於載籍者,亦僅僅如晨星。獨我大同(806—809)中,釋空海遊學於唐,獲崔融《新唐詩格》、王昌齡《詩格》、元兢《髓腦》、皎然《詩議》等書而歸,後著作《文鏡秘府論》六卷,唐人卮言,盡在其中。 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卷十三云: 此書蓋爲詩文聲病而作,彙集沈隱侯、劉善(經)、劉滔、僧皎然、元兢及王氏、崔氏之說。今傳世唯皎然之書,餘皆泯滅。按《宋書》雖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諸說,近代已不得其詳。此篇中所列二十八種病,皆一一引詩,證佐分明。 四聲八病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重要問題,但八病由何人提出?其含義又是如何?在沒有見到《文鏡秘府論》之前,中國人的論述是不明晰的。例如,紀昀《沈氏四聲考》卷下云:“按齊、梁諸史,休文但言四聲、五音,不言八病。言八病,自唐人始。”羅根澤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就是根據《文鏡秘府論》,得出沈約提出“八病”說的結論。這個結論,也就被中國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史研究者所普遍接受。因此,《文鏡秘府論》作爲一部非常重要的域外漢文學典籍,是廣爲人知並廣爲人用的。然而,這祗是在極其豐富的域外漢籍寶庫中的一種。 在中國歷史上,漢文化曾給周邊地區和國家以很大影響,形成漢文化圈,除中國以外,主要還包括當時的朝鮮、越南、日本、琉球等地。後者又可稱作“域外漢文化”。直到20世紀初,漢文化圈主要以漢字爲書寫工具,知識人寫作了大量的漢文作品,因而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就保留下大量的漢籍文獻。略舉如下: 1、韓國 漢籍數量驚人,僅以漢城大學奎章閣所藏韓國本爲例,據1981年出版的《奎章閣圖書韓國本綜合目錄》,就達33088種。其中除少數如小說類中的“國文”部分,絕大多數是漢籍。韓國的漢籍中,文集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如《韓國文集叢刊》已出版350冊,收文集七百多種;《韓國歷代文集叢書》3000冊,平均以一集一冊計算,也達3000種。 2、日本 日本的漢籍也極爲豐富,根據岩波書店出版的《國書總目錄》及《古典籍總合目錄》的著錄,即使排除了其中的日文本,漢籍的數量仍然是驚人的。從文集來看,如《群書類從》和《續群書類從》的文筆部,《五山文學全集》、《五山文學新集》、《日本漢詩》等,其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3、越南 根據由法國遠東學院和越南漢喃研究院於1993年合編出版的《越南漢喃遺産目錄》(Catalogue des Livres en Hannom)著錄,越南的漢籍作品共有五千多種(其中包括一些喃文作品),其中集部類達一千六百多種。這還祗是越南北部(主要是河內)的藏書目錄,其全貌絕不止於此。 4、琉球 琉球歷史上儘管頗多文學之士,但文集多未刊刻。朝鮮時代南公轍《記琉球人語》記載:“自古有學問文識之士,而俗不刊書行世,如有著書者,則祗謄傳於子孫云云。”所以經過戰爭的毀壞,其漢籍文獻保存至今者已不多。 域外漢籍從其來源來看,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是中國圖書,有些是中國的刻本,有些則是他們的翻刻或重抄本,其中部分圖書在中國已經失傳;另一類是域外文人用漢字書寫的著作,這是域外漢籍的主體部分。需要指出的是,域外漢籍雖以漢文化圈爲主,但並不限於此。如美國哈佛—燕京學社圖書館特藏的一批十九世紀在華新教傳教士的中文著作,就達七百多種,涉及到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的內容。 二十世紀是中國學術蓬勃發展的時期,造成其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