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至十单元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至十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囚 歌 教学目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一课时。 导入 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 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本站版权说明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1.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 2.领读课文(利用幻灯或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3.自读课文; 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 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二、枳 瞅 囚犯 临淄 淮南 柑橘 盗贼 敝国 陪不是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得意扬扬乘机 侮辱 规矩 大夫 三、、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三、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