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汗、盗汗 主要内容 1、概念 2、历史沿革 3、与西医联系 4、病因病机 5、诊断要点 6、鉴别诊断 7、辨证论治 定义 自汗、盗汗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异常的病证。凡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如劳累、炎热、衣着过厚及用发汗药物等因素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自汗;睡时汗出,醒后自止者,称谓盗汗,亦称寝汗。 历史沿革 正常出汗,是人的一种生理现象。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就有相应认识。如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与血液有密切的关系;血汗同源,共为心所主;血液耗伤之人,不能再发其汗。生理性出汗,与外界气温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膀胱,则为溺为气。” 与西医联系 西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结核病、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发作性低血糖症休克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凡以出汗为主要表现者,均可以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体虚病后 2、情志失调 3、湿热邪气 (二)病机 1、基本病机 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 2、病位 自汗、盗汗属汗液外泄失常,与五脏阴阳气血相关。 病因病机 (二)病机 3、病理性质 自汗、盗汗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一般自汗多气虚,盗汗多阴虚。但不可拘泥于此,如自汗既有营卫不和的表虚证和肺卫不固的肺金虚证,又有里热迫蒸,迫汗外泄的汗出实热证;盗汗既有阴虚火旺证,又有心血不足、心液不藏者。虚证亦可兼有火旺或湿热,汗出久延气随汗脱,既可伤阴,又可伤阳,以致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病因病机 (二)病机 4、病机转化 一是虚实之间的转化,邪热郁蒸日久可伤阴耗气,可转虚证;或肺卫不固、营卫不和之虚证,复感外邪,则成虚实夹杂之证。二是虚证之间转化,如自汗多为气虚,但因汗久可以伤阴;盗汗多属于阴虚,但盗汗久则可以伤阳,从而形成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之候。 病因病机 (二)病机 5.预后 自汗、盗汗单独出现者,一般预后良好,经过正确治疗,大多短时间内可以治愈或好转。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尤其是盗汗,因受累脏腑较多且较重,证候复杂而表现虚实夹杂者,预后较差。体质虚弱,病程较长者,病情表现迁延反复。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出汗,醒后汗止为盗汗。 2、病史 有病后体虚,思虑烦劳过度,素体湿热偏盛等病因和病史可询。 3、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必要时作胸部X线检查、基础代谢、T3, T4、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作抗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测定、血沉、结核抗体检查等,以排除肺痨、风湿热、甲亢等病证。 诊断要点 1、自汗、盗汗与脱汗 脱汗又称绝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伴有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是病势危重。为正气欲脱,阳不敛阴之险候。 鉴别诊断 2、自汗、盗汗与战汗 战汗发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全身战栗,周身汗出,伴有身热、口渴、烦躁不安,为正邪交争之征象。汗出之后,身凉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胜邪,病趋好转。 鉴别诊断 3、自汗、盗汗与黄汗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为主要特点,并伴有口粘、口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蕴之证。汗出色黄的程度较汗证中邪热郁蒸型严重。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汗证类别 根据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的不同特征区分之。自汗多气虚、阳虚肌表不固;盗汗以虚热为主,阴血亏虚居多;脱汗多见于阳亡阴竭;战汗多见于虚人外感;黄汗多属湿热;临证应详辨细察。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辨虚实 汗证有虚实不同,虚证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气虚以汗出伴有呼吸气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汗出恶风为特征;血虚以睡则汗出、伴有心悸、失眠、面色不华、脉细、舌淡为特征;阴虚以汗出伴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为特征;实证以邪热郁蒸,蒸蒸汗出,面赤烘热,口苦尿黄,苔黄或黄腻为主。病程较长或病重者,可出现气阴虚或阴阳两虚的虚实错杂证候,临证应细审详辨。 辨证论治 治 疗 原 则 实 虚 “实则泻之” 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虚则补之” 虚者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补血养阴;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