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
《循证医学》 第十一章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循证评价 (The evidence-based evaluation of prognosis evidence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姓名 钟贵良 教学要求 掌握预后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掌握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步骤; 掌握预后性研究评价的科学性、重要性; 了解预后性研究评价的适用性 了解预后性研究循证评价的意义。 (一)预后的定义 预后(prognosis)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不同后果(如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死亡等)的预测或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复发率、病死率、生存率等。预后研究是关于疾病发生后出现各种结局概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预后因素 预后因素是指影响疾病结局的一切因素,它们的存在可以影响到疾病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 预后因素是在已经患病的患者中研究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因素,而危险因素是能增加患病危险的因素,一般先作用于健康人。 (三)预后性研究证据循证评价的意义 疾病预后的研究能了解某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果,疾病预后的研究证据能帮助临床医生作出科学的治疗决策,克服凭临床经验判断预后的局限性;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有助于改善并干预疾病的结局;可以通过对疾病预后的研究来正确评价某项治疗措施的效果,因此,疾病预后的研究证据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科学性评价 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研究始点是否明确 随访时间是否足够,是否随访了全部病人 是否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果判断是否应用了盲法 是否调整了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二)重要性评价 设计方法:按研究方法论证强弱分別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纵向研究。 预后指标与选择: 测量预后指标有治愈率、病死率、缓解率、复发率、致残率等,从测量指标可帮助分析判断疾病的结局。 评价方法——生存分析 影响预后的常见因素 预后因素分析 生存分析 专用于处理临床随访资料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也就是将研究对象的随访结果和随访时间结合在一起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样能充分利用所得到的信息,能更加准确地评价和比较随访资料,也是疾病预后研究的主要评价方法。 生存分析——基本概念 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 起始事件与失效事件 截尾值(censored value):指在随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观察得到患者的明确结局(即终点事件),由此不知道该患者的确切生存时间,它提供的生存时间信息不完全。 生存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 描述生存过程:研究生存时间分布特点,估计生存率及平均存活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根据生存时间长短,估计各时点生存率,并根据生存率估计中位生存时间,还可根据生存曲线分析其生存特点。 比较生存过程:通过比较生存率来探讨总体生存过程的差别。 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 通过生存分析模型来探讨、筛选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以便控制不利因素,延长生存的时间。 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与估计 直接法: 也称粗生存率法 间接法: 通过估计累积时点生存率获得,一般用生存曲线来描述。有寿命表法、Kaplan-Meier法两种,原理相似。 预后因素分析 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考虑混杂因素和交互作用。临床研究中对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用生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生存时间与疾病类型、轻重、患者体质、治疗方法等诸多种因素有关,时间t 往往不能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要求,不能用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生存时间和预后的关系,而用其他生存分析模型来拟合又比较困难。可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该模型是以顺序统计量为基础,对生存时间的分布形式无严格要求,允许存在失访数据及随访时间长短不一的数据,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适用性评价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估最终都服务于临床,应用真实、准确的证据结果能正确地解决临床病案中提出的问题,而临床循证决策就是以系统评价证据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临床医生不仅可从预后研究中获取最佳证据,还可从基于预后研究及其他疗效评价的综合数据,结合医生自己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可作出更准确的预后判断。 三、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步骤 预后性研究证据的评价步骤: 问题的提出 证据的检索 证据的评价 证据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本章案例中,患者与家属关心的是结肠癌预后性的问题。那首先做一个病史特点的小结:38岁年轻男性患者,按照TNM分期T3N1M0,属ⅢB期,并没有合并其他全身疾病。 按PICO原则分解如下: P :结肠腺癌年轻患者;I:手术治疗;C:中老年患者;O:复发时间,生存期。 (二)证据的检索 明确预后性研究最佳设计方案 选择数据库 确定检索词 检索数据库 (三)证据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