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及人工隔层稳油控水机理研究
底水油藏底水锥进及人工隔层稳油控水机理研究
摘要
底水油藏在我国油藏中占很大的比例,其储量相当丰富。除了有大量的天然底水油
藏外,随着油田进入二、三次开采,更多油田的开发特征不断趋向于底水类型的油藏。
底水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全部与底水接触的特点,这既是底水油藏在开发方面优于其它油
藏的地方,同时也是底水油藏开发的困难所在。一方面,油藏与底水接触面积大,使得
底水侵入油藏的能力大大增强,开采原油所消耗的地层能量能够及时从底水中得到补
充,大多数底水油藏的开发都表现出能量充足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底水的存在又给油
井生产带来严重的产水问题,在其生产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见水早、无水采油期短,见
水后含水率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的特征,从而导致油藏的采收率降低,油田开采风险增
大。为了对底水油藏进行合理的开发,降低开采成本和开采风险,加强对底水锥进的控
制,就需要加深对底水锥进规律的研究。本文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底水锥进机理及稳油
控水研究成果,以前人工作为基础,研究了底水油藏直井、水平井及底水气顶油藏水平
井锥进机理,在锥进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工隔层稳油控水机理研究,同时利用数值模
拟及室内物理实验进行了验证。本文取得研究成果如下:
在底水油藏直井锥进的研究中,假设射孔段上部的渗流是平面径向流,射孔段下部
的流动是从径向流逐渐过渡到球面流,即远处地层向近井地带的渗流为径向流,而近井
地带向井底的渗流是半球面流。并在计算中把总产量分为径向流产量和球面流产量。在
底水模型中提出了原始油水界面压力的三种情况作为边界条件,分别是:原始油水界面
是恒压边界其压力等于油藏开采初期的原始压力;原始油水界面是恒压边界其压力等于
油藏开采过程中供给边界处的压力;原始油水界面是变压力边界其压力随着时间和水平
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不同的边界条件建立了水锥高度、临界产量、水锥形态及底水
突破时间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比计算可知第三种假设条件得到的临界产量偏大而水
锥高度偏小,这主要是由于对油水界面上底水的流动情况和压力分布的了解有限,所以
在原始油水界面压力的假设中存在缺陷。但是对于底水能量不充足的油藏这种假设还是
具有实际意义的,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重点研究原始油水界面上底水的流动情况和压
力分布。在三种边界条件中第二种假设符合大多数油藏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底水突破后
水锥参数的计算中主要依据第二种边界条件,即原始油水界面为恒压边界,原始油水界
面上的压力等于供给边界处的压力。通过对比 Dupuit 方法、Schols 方法、Boyun Guo 的
方法以及本研究方法求得的临界产量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
其他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得到的模型在预测底水锥进时更加准确。利用该
模型分析了临界产量及水锥形态的影响因素。
描述了底水油藏水平井锥进现象并分析了水平井底水锥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底水
气顶油藏水平井的一系列公式,并对所计算的临界产量、突破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计
算出相应的理论图版,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得到水平井在油层中的最佳的放置位置,还
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突破时间。
利用二维 Laplace 方程给出了流体渗流方程,并且利用稳态水脊的形成条件,给出
了水平井底水临界产量、突破时间和无因次锥高。在二维的基础上对三维模型更加细致
的完成公式的推导和论证,得到相应的临界产量、突破时间公式。对于水平井段较长且
较大的泄油半径而言,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三角函数的数值积分就可以进行分析计算,这
种方法要比其他的分析方法更简单。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得到简单的关系式,能够预测突
破时间。
基于静水力学原理和注入隔层流体的运动规律方程,建立了底水油藏注入人工隔层
侧斜面为曲线情况下的隔层形态计算模型。该模型定量地描述了隔层高度与产量、油层
厚度、井径向距离以及油层渗透率、原油黏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该模型可求出最
大隔层高度、不同径向距离处隔层高度、隔层径向最大延伸长度。建立了底水油藏水锥
高度模型的求解方法:假定隔层流体为平面径向流并不考虑非达西流动,求出模型的解
析解。同时结合矿场实例分析了隔层形态特征,对比了不同注入体积、不同隔层粘度、
不同注入速度及不同渗透率四种情况的隔层形态分布规律,为底水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
依据。
利用实际矿场数据,利用数值模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