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视觉系统接受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视觉系统接受度

第四章 人類視覺系統接受度 利用前一章節提出的方法所產生的動態視覺影像,可以提供大量的實驗素材,透過實驗 設計的方式,將這些影像系統化編排測試,藉以瞭解人類視覺系統在這類型影像的接受 度與極限,所得的結果可作為動態隨機材質影像產生時的參考標準,並可作為導入實際 應用時之參考依據。 由於動態隨機材質影像在產生時可調整的參數數量很多,各參數的自由度也相當 大,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及資源,無法一一探究,因此僅以影響較大的三個基本因子「畫 面更新率」、「資訊影像大小」以及「資訊移動速度」進行實驗設計與探討。 本實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動態影像在不同畫面更新率與資訊影像大小對人類 視覺接受度的影響 。第二部分探討動態影像在不同運動速度與資訊影像大小對人類視覺 接受度的影響 。第三部分則以英文字母作為資訊影像,探討在不同運動速度與字母大小 對於人類辨識文字上所造成的影響。 27 4.1 實驗一 4.1.1 實驗目的 本實驗之目的,在於檢視動態隨機點所產生的資訊影片 ,在不同的畫面更新率與不 同資訊影像大小之間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知覺所造成的影響。由於動態影像的資訊隱藏於 畫面與畫面的變化之間,當畫面更新率愈高,隱藏的資訊應該愈明顯,而資訊影像愈大 則愈容易被人類視覺補捉。因此本實驗的預期結果在於較大的資訊影像與較高的畫面更 新率有助於人類辨識這類動態資訊影像,進而找出利於人類辨識的畫面更新率和適合辨 識的資訊影像大小,可作為影片產生時的參考依據。 4.1.2 實驗方法 受試者 本實驗採用年齡介於 10 歲至 40 歲之間,能夠使用電腦且滑鼠操作正常流利無障礙 之男女受試者共 72 名。其中包含政治大學資科系修習數位系統導論之學生 51 名,台北 市立中山國小五年級學生 11 名,以及其他募集之自願受試者 10 名。總共男生 59 名, 女生 13 名,平均年齡約 20 歲。 實驗材料 以 20 pixels 至 65 pixels 作為邊長長度,每 5 pixels 作為間隔,分成 10 種不同大小 之正方形方塊作為資訊內容 。另將畫面內離邊界約 35 pixels 長度之區域,依畫面長寬比 例分割為 8*6 共 48 塊大小相同邊長約 70 pixels 的區塊(如圖 4.1.2) ,將資訊內容等量隨 機分配至 48 塊區域中 。再交由程式直接產生的隨機動態影像產生實驗刺激,並且搭配 3FPS(frames per second)至 30FPS ,每3FPS 為間隔,共 10 種不同畫面更新率,作為實驗 內容。 28 圖 4.1.1 :實驗刺激範例(左)及刺激示意圖(右) 。 畫面區域 刺激出現區域 刺激 滑鼠歸零位置 刺激可能出現位置 圖 4.1.2 :實驗刺激出現位置區塊與滑鼠歸位示意圖 。 實驗設計 本實驗採雙因子因子多水準的完全受試者內設計,兩個獨變項分別為資訊影像大小 與不同的畫面更新率。受試者在一系列方塊資訊大小不同的隨機材質動態影像中,在不 同畫面更新率之下 ,由滑鼠點擊所見刺激位置。並由系統記錄受試者的反應時間與座標 正確率。實驗結果資料以複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與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進 行統計分析。 29 實驗程序 實驗為個別施測,受試者坐於電腦螢幕前手握滑鼠並完成操作準備動作。依據指導 語要求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