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闻学--第五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学--第五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 杜志红 xwcf2007@163.com 第五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追求真实 保证准确 交代来源 谨慎求证 保持公正 坚守客观 力求简洁 确保完整 第一节 追求真实 一、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 真实性是报道的终极要求,是新闻得以存在的基本价值、理由和意义,是新闻业者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什么是新闻的真实性? 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新闻报道的所有涉及内容必须确有其事,所涉及的所有事实要素必须真实;二是,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状况的本质真实。 三、新闻失实是新闻职业最严重的过失 2001年以来,《新闻记者》每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 假新闻愈演愈烈,传播速度快,涉及媒体多。 新闻真实性随时面临着严重危险。 新闻失实的原因: 1、目的性失实(故意失实) 是指新闻报道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捏造事实、虚构情节、编造故事、杜撰新闻。 目的性失实有时具有更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背景。 例如:热比娅手拿“石首事件”图片的报道。 “大跃进”、“文革”时期虚假报道成灾;近年来的虚假报道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 例如:“纸箱馅包子事件”。 2、技术性失实(非故意失实) 是指报道者并没有故意弄虚作假的利益追求与主观动机,而是由于主观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按照客观事实本来面目对其进行如实报道。 前者更多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后者则与工作态度、作风、能力密切相关。 无论哪种失实,后果都非常严重: 影响职业声誉;蒙蔽民众对生存环境变动状况的认识;干扰、误导民众社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 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社会、公众的敌人。 四、保证真实的原则与方法: 1、坚持以事实说话; 2、注意观察到全面性; 3、严禁主观想像; 4、坚守核实原则; 5、标注新闻来源。 反面案例:《小偷盗手机后给失主朋友群发短信 通知失主面试 》 第二节 保证准确 采编最重要规则:准确!准确!准确! ——普利策 没有准确,就没有真实。 例:伊朗一组织悬赏追杀,成伊朗追杀; 长江支流一段堤岸塌陷,写成长江堤岸; 俄罗斯火箭发射“blast of ”(点火起飞)看成“blast”(爆炸、毁灭) 保证准确的环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 2、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 3、报道涉及到新闻事件细节,如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环境描写都必须准确; 4、绝对不能把想当然、猜测、合理想像写入报道。 第三节 交代来源 一、交代来源的重要性 交代来源是指写入报道中的事实必须标明提供者的存在。 1、交代来源是判断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重要条件。交代来源,受众才能根据消息来源的权威性去判断新闻的可信程度,判断记者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利益关系。 2、交代消息来源是对真实性的证明力量。 没有消息来源的新闻最多是传闻;要支付不被信任的高昂代价。 3、交代消息来源可以规避报道失实的责任。 我国新闻媒体不太重视交代来源,往往把自己视同权威信息来源本身,使新闻看起来不像新闻而像公文或公告。 下述情况可以考虑不注明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是公报; 众所周知的消息; 已被多种来源证实的消息; 记者就是事件目击者; 不具有争议性的消息。 二、关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媒体不接受匿名的要求。 两种例外情况: 1.如果披露了消息来源的真实身份,可能对其造成伤害的; 2.如果不接受匿名请求,就不能得到重要信息的。 处理匿名来源的方法: 1)明确告诉消息来源是有限匿名,即不公开,但媒体内部要掌握; 2)不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对具体人物、机构实施抨击; 3)使用匿名来源进行描述时,必须有第二来源来证实。 三、报道写作中要隐藏记者身份 不要这样写:“记者从某某处了解到”,“某某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这种把个人凌驾到报道写作中做法,是对报道内容的强烈干扰因素,会干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理解,使报道显得很不专业。 报道呈现给受众的应当是事实而不是记者的活动。 不会有任何读者会认为由于记者的存在而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只有当记者作为直接的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或者记者本人构成新闻要素的时候,记者才能现身于报道中。 第四节 谨慎验证 验证就是核实,它要求记者运用一切手段,通过与最初消息来源不同的渠道,对信息的真实度进行验证。 一、验证的作用: 1)验证是保证着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关键环节。 2)验证把新闻与娱乐、宣传、小说和艺术区分开来。 3)验证可避免记者成为官方谎言的传声筒。记者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从任何一处得到的信息都是需要验证的。 4)验证让新闻与传闻分开。 验证可以把真实的情况展示给民众,而不是只限于把任何人的说法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