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最新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系实际生活, 像山一样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天空不再是蔚蓝,看不到朵朵洁白的白云 当大海不再澎湃,见不到鱼儿畅游碧水中 当小鸟不再歌唱,听不到婉转动听的鸣叫 当春天永不再来,鲜花不再绽放娇艳的笑脸…… 当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我们人类的母亲再无力承担她的儿女们的伤害时,迎接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淮河上游被化工厂排出物污染 ????????????????????????????????????????????????????????????????????????????????????????????????????????????????????????????????????????????????????????????????????????????????????????????? 工业废气 自私的人类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却留下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我”的认识 见狼必杀 保护自然 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 新的东西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 ……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 理解: 1、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对人类捕杀的抗议和不满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对死去同伴的哀悼 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对人类不能领悟内涵的悲哀 对自己和这座山都领悟到了感到骄傲 …… 一声狼嗥里透露出狼怎样的情感?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如果人类不能像山那样思考,这世界会怎样?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一名猎杀者正准备用铁棍杀死一头躺在冰上毫无抵抗能力的小海豹。 残忍的人类 等待猎杀的海豹 ????????????????????????????????????????????????????????????????????????????????????????????????????????????????????????????????????????????????????????????????????????????????????????????? 工业废气 水 污 染 沙尘暴,你让我还能活多久? 干旱,你让我耐受到何时? 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 奥尔多·利奥波德 大关县职业高级中学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狼嗥叫的含义。 2. 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 态伦理的思考。 3.体会这个板块阐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导入: ? 提问: 同学们,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有谁看过没有?那么,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 明确: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伐,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