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灸法养生
第二章 灸法总论 灸用材料 一、艾及艾制品 艾绒的制作 灸法的分类和应用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 艾炷灸 间接灸:隔蒜、盐、药饼灸 悬 灸:温和、回旋、雀啄灸 艾灸类 艾條灸 實按灸:太乙針、雷火針 温针灸 常用灸法 温灸器灸 非艾灸类 艾灸类 (一)艾炷灸 把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稱称为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1)化脓灸 ①选择体位——舒适、平正、宜于持久; ②安放艾炷——穴位局部涂以少许葱、蒜的汁液,增加刺激,放置中、小艾炷。 ③点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处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状后,用纱布浇冷开水轻擦灸处,反复灸7~9状。 ④灸后处理——敷膏药,灸后护理。 适应病症:顽固性疾病 (2)非化脓灸 ① 将施灸处涂少许凡士林,安放中、小艾炷,点燃灸之; ② 出现灼痛时用镊子夹取艾炷或熄灭,更换艾炷在灸。 ③ 连续3~7状,以皮肤轻度轻度红晕为度。 适应病症:一般虚寒病症 2.间接灸(1)隔姜灸 ① 制作姜片:将姜片切片,厚0.2~0.5cm,直径约2cm,中间用针穿数孔。 ② 定穴,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燼; ③ 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 ④ 灸5~7壯至皮肤潮红。 作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2) 隔蒜灸 ① 制作蒜片:将独头蒜切片厚0.2~ 0.5cm, 中间用针穿数孔。 ② 定穴,把蒜片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燼; ③ 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蒜片。 ④ 灸5~7状至皮肤潮红。 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 (3) 隔盐灸 操作方法: ① 病人仰卧屈膝,肚脐凹陷者,将盐填平脐孔。 ② 隔以姜片,置艾炷于其上,点燃灸之。 ③ 患者出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10壯。 (亡陽脫證不拘壯數,灸至病情好轉為止。) 作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 。 艾條灸 用艾條在穴位上灸灼的方法。 1、懸起灸 指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穴位上方約2~3 cm的施灸方法。施灸時間10~20 min,以皮膚溫熱紅暈為度。 操作方式:① 温和灸 ② 雀啄灸 ③ 回旋灸 2、實按灸 在施灸部位墊上布或紙,點燃藥條一端後,趁热按到施術部位,使熱力透達到深部的灸法。 操作方式: ①太乙針 ②雷火針 温和灸 距离相对固定,2~3 厘米,灸10~15分 钟,局部红晕为度。 适应症:慢性病、虚症 雀啄灸 对准穴位。上下移动, 如雀啄食。 适应症:急性病、实证。 迴旋灸 距離相對固定,平行 移動或左右旋轉。 適應症:筋脈痹阻、 風濕痹痛。 實按灸主要有太乙針和雷火針兩 種,兩者摻入的藥物不同,操作 方法與適應症均相同。 操作:置7層棉布(或棉紙)在 施術部位,點燃藥條按壓,使熱 力透達深部,反復數次。每次每 穴灸5~7次。 適應症:風寒濕痹、痿證、虛寒 證等。 溫針灸 針刺得氣後留針,將約2 cm長的艾條套置在針柄 上,或將艾絨搓捏於針尾 處,點燃施灸至艾段燃 盡。若用艾絨,可灸3~5 壯。適於既要留針又施灸 的患者。 操作時在施灸部位用硬紙 片墊襯,以防艾絨脫落燙 傷皮膚。 * *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灸”,灼烧之意。 以艾绒为主要灸材,烧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臟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说文解字》:灸,灼也,从 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 燃火,按而灼也。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扶阳固脱。 灸法的特点 1 .适应症广,疗效显著。 2 .操作安全,容易掌握。 3“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灸法的作用特点 艾叶作用:温经散寒,祛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阳救逆等。 选择艾绒作为主要灸材的原因为: ①便于搓捏成形 ②芳香易燃,火力溫和,穿透力强,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 ③价格低廉,便于采集。 ①農曆3~5月採集新鮮肥厚艾葉;②曝曬乾燥,搗碎去雜梗、泥沙;③曬、搗篩反復多次,形成艾絨。 粗艾绒:间接灸 细艾绒:直接灸 艾絨的保藏 注意防潮、防黴、防蛀。 《孟子》有“七年 之病,求三年之艾” 之說。 1.直接灸 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 2.间接灸 将间隔物置于艾炷与皮肤之间,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药物的不同,间接灸又有多种方法。 操作: 艾炷灸-直接灸 (4)隔附子(餅)灸 操作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6道懒人健康饭菜.doc
- 2012昆仑山矿泉水广告策划书.docx
- 2011营养快线推销策划书.ppt
- 18种瑞士巧克力新品的试吃报告前一篇.doc
- 5招抗衰老让肌肤青春滋润.doc
- 38位世代流芳的香港银幕美女.doc
- 20个国家的国花集锦.doc
- 2012王老吉战略分析策划案.ppt
- DSI 8B20使用笔记.pdf
- 走进小米南京工厂.doc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GB/T 4340.2-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340.3-2025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1-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1部分:框架.pdf
-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45284.5-2025信息技术 可扩展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交换格式 第5部分:人脸图像数据.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