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青山作证13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巍巍青山作证131

巍巍青山作证 ——走进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质大队 赵 腊 平 编者按:今年以来,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联合推出了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这一先进集体,大力宣传地质“三光荣”精神和崇尚奉献、争创一流的新时期地质人精神,掀起了树标杆、学先进、作表率、齐共创的良好氛围,在浙江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日前,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已分别被中共中央和中共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中国矿业报记者赵腊平以《巍巍青山作证》为题对七队的先进事迹作了长篇报道,现予以转载。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市因而山高路远而被称为“浙江西藏”。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这个地方一直不怎么显眼。 但这个地方最近声名鹊起-----这里发现了一座品位极高的 “富矿”。 与以往不同,这一次发现“富矿”的不是地质队员,而是专程从“人间天堂”杭州赴来蹲点调研的8名浙江省委组织部的干部----也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凑巧,这个“点”就选在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质大队。 “走访地质人,看似是我们在慰问他们,其实从精神和境界上看,是我们在接受他们的心灵辅导。走进基层,走近他们,就是走进课堂,感动、感悟、感慨、感染,让人有了更多的人生思考……”蹲点过程中,一名处长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由衷的感慨。 人间不乏慧眼识珠的人。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检查这几名干部的“作业”时,读到了这几条“原汁原味”的微博,他为第七地质大队的感人事迹深为震撼。当晚深夜,这位部长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三”(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男主人公,地质队员形象)、理解和支持地质工作的呼吁。微博即出,反响强烈。经《中国矿业报》等媒体报道后,更是引起了国土资源部和浙江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读完《中国矿业报》有关浙江七队现代“老三”的报道后兴奋不已。3月8日,他在部长专用笺上做出了这样的重要批示,“让社会各方面了解、关心和支持地质找矿工作,对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开展其它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力发掘、宣传地勘人的精神风貌……” 稍后,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也专门批示:“要按照徐绍史部长的要求,大力宣传地勘人的精神风貌,竭诚关心地勘人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推进我省地质找矿工作”。 随之,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20多家权威主流媒体的记者赶赴浙江,开始从各个侧面对这个地质队进行报道。 那么,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质大队到底有着怎样独特的风采与迷人的魅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座精神“富矿”?让上至共和国的部长、省委书记,下至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对它如此着迷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地质队的驻地——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三岩寺螺蛳田背12号,走进那些曾经为共和国缔造过无数光荣和梦想,而今仍然坚守在野外找矿一线的地质队员吧—— 上篇:光荣与梦想 据不完全统计,50多年来,第七地质大队在浙江省西南部地区发现矿种57种,探明储量矿种26种,为国家找到13处大型矿床、20余处中型矿床,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800亿元以上。其中包括:浙江省最大的金矿——遂昌金矿;全国最大的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沸石矿--缙云沸石矿;探明储量名列全省前茅的龙泉市乌岙铅锌矿;资源规模达2000万吨以上的松阳县蜂洞岩高岭土矿……与此同时,他们还主动融入地方,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地质技术支撑与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 让我们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将镜头移向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8年5月的一天,一支地质队伍克服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地区----这就是最初的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为了寻找祖国急需的矿产资源,随着共和国经济建设前进的步伐和地质工作形势的变迁,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员坚守地勘行业“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历经平坦和坎坷、成功和失败,在浙西南这片被称为被称为“浙江西藏”的1.7余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深山老林,荒山野岭;汗水洒在了这里的崇山峻岭、沟壑阡陌。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事业和浙江省的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第七地质大队克服浙西南地区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等诸多艰难困苦,先后完成钻探施工近30万米,发现了一大批矿产资源,填补了不少浙江省矿产资源的空白。 我们不妨透过下面这组不完全的找矿编年史,来寻找一下七队地质人在这一时期的奋斗足迹吧------- 1958年,在龙泉、庆元一带开展煤、铁、金属及非金属普

文档评论(0)

bzhuangrduh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