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高中语文第课《赤壁赋》第课时教学课程新人教版必修.ppt
;1、作者“乐—悲—喜”的情感脉络。
2、“香草美人”和“水”、“月”意象。
3、“主客问答”的写作特点。;1、复习导入。
2、分析情感脉络,穿插“香草美人”意象的分析。
3、探究“水”“月”意象和“主客问答”模式,体味作者的乐观精神。;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上节课我们已经简要疏通了文意,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共同去感受《赤壁赋》中那沧桑的情感吧!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在何处;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香草美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客人”之悲之由有三: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明确: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如清风明月——则尽情享用。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一是他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区别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辩证法,二是主张随???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 最后一段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乐)
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转悲)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悲)
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1、探究课文的“水月”意象。
2、探究课文中主客问答的
形式,体会苏轼的人生态度。;课文中又写了怎样的“水月”景象?;现实中的“水月”
历史中的“水月”
哲理中的“水月”
;水 月 人;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讨论:文中吹洞箫的客人是谁?;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荒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也是课文的感情线索。文章合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不愧为一篇千古佳作。?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责,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在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运用上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都运用了“比”的手法(1分,答其他手法都不给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2分);张诗,以越女和采莲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作品(2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