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病人的评估培训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晕厥病人的评估培训资料.ppt

对于倾斜试验的推荐意见 适应证 Class I 对于有高风险职业的不明原因单次晕厥发作的患者,或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而反复晕厥发作的患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但已排除心源性晕厥的患者。 对于怀疑有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患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倾斜试验方法学推荐 Class I 倾斜前患者仰卧位时间:没有静脉插管者 5分钟,有插管者 20分钟。 倾斜角度60—70度 倾斜阶段为20—45分钟 如果倾斜阶段为阴性反应,则可采用药物激发,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药物维持15—20分钟。 静滴异丙肾上腺素从小剂量逐渐增加,1—3μg/min。直至平均心率增加超过基础心率的20—30%。用药时不要将患者改为仰卧位。 400 μg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喷雾吸入。 试验终点:诱发晕厥或倾斜阶段没有发作(包括药物激发);晕厥发生者为试验阳性。 Class II 对于诱发晕厥前症状尚有不同意见。 对于倾斜试验的推荐意见 适应证 Class II 当需改变治疗方法时,应对晕厥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了解。 抽搐反射运动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对于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晕厥患者的评估。 对于反复发生晕厥前症状或头晕患者的评估。 倾斜试验阳性反应分类 1型(混合型) 晕厥时心率下降,但是心室率不低于40次/分或低于40次/分但持续时间少于10秒(伴或不伴心脏停搏3秒)。血压降低发生于心率下降之前。 2A型(没有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型)心室率下降至少至40次/分持续超过10秒,但是没有出现心脏停搏超过3秒。血压降低发生于心率下降之前。 2B型(有心脏停搏的心脏抑制型)心脏停搏发生超过3秒。在心率下降同时或之前发生血压降低。 3型(血管减压型) 在晕厥发生时,心率下降没有超过其峰值的10%。 例外1 心率变异适应不良。倾斜试验期间没有明显的心率增加。(如:心率增长 倾斜前心率的10%) 例外2 过度心率升高。可以发生在直立位或晕厥前(如:心率130次/分 ) 直立性低血压的检测方法 平卧5分钟,然后直立 位测定1分钟或3分钟及更长时间的血压。如果血压在3分钟时仍然降低,如果患者在这一期间不能维持站立位,则为阳性。站立位期间应记录最低收缩压。不管是否有症状,收缩压下降≥2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则为直立性低血压。 神经病学检查 传统的神经病学检查手段如脑电图、头颅CT和头颅MRI在晕厥病人中很少有阳性发现。Kappor评价了443例晕厥病人,脑电图检查只对2例病人的诊断有帮助,而脑血管造影也只在另外2例病人中有异常发现。因此,特殊的神经病学检查应仅限用于那些其它临床表现提示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晕厥病人的评估 晕厥的定义 短暂意识丧失,可自行恢复 全脑血流减低 绝大部分是因血压降低 急性低氧血症导致的很少 发生迅速 可有各种前驱症状 自行完全恢复 临床表现 患者很少主诉为晕厥 往往自行描述为短暂意识丧失(‘transient loss of consciousness’ TLOC),如: “突然什么都不知道了” “眼前一黑” “摔倒” 除晕厥外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典型的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秒。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此期称为前驱期。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称之为恢复期。因此,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晕厥通常不会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晕厥应与癫痫发作、睡眠障碍、意外事故、精神病等真正的引起意识丧失的疾病相鉴别。 意识丧失 = 晕厥 晕厥 流 行 病 学 在美国每年有500,000新发病人 5 170,000病人在一年内反复发作 6 70,000 有非经常性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晕厥1-4 病因明了: 53% to 62% 非常发不明原因: 38% to 47% 1-4 1 Kapoor W, Med. 1990;69:160-175. 2 Silverstein M, et al. JAMA. 1982;248:1185-1189. 3 Martin G, et al. Ann Emerg. Med. 1984;12:499-504. 4 Kapoor W, et al. N Eng J Med. 1983;309:197-204. 5 National Disease and Therapeutic Index, IMS America, Syncope and Collap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