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资料题应注意事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处理资料题应注意事项

處理資料題應注意事項 任何資料的提供,絕不可能概括,整個歷史問題,它只可能指出問題發展的脈絡或線索,甚至只可能是芋一個重要的環節或癥結所在 。在回應問題時,若問題要求出脈絡,或演變軌跡,則可用綜合方法,把握每項資料的特徵所在,重組演變的過程。 若問題要求析、引申或發揮,則可用演繹法,先鑒定資料本身屬史識、抑或史料;而史料本身又反映出一些其麼性質的觀點,從而辨別史識的觀點是否不全面,有偏差或者是牽強的。分辨史料真偽上,以中學生的學養程度是不能苛求的,故此只可能用邏輯推理法去鑒定史料是否合理,合乎事實,有時所提供的史識或史料極可能片面的,這樣同學們便要就自己所能理解的史事,加以補充,辯論史事與史事間的正確關係,相互間的真正作用。 右問題要求同學解決“是說當否”的話,則必須確定立場,在中生的學養程度來說“部當,部分不當”是極難論辯的,常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之病,故此應大量提出證據,支持或反對提供資料所反映的觀點。這是一種最值得採用的論辯方法。 若問題要求對歷史資料所反映的史事作出評論。則同學們必須避免一些空中樓閣,臆度而空泛的論調。不論是非或錯的立論都必須建基於大量史證支持下方才成立。 若果資料是一些史家或歷史人物的評論,則更要小心,因為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的觀點,於是立論的正確與否,視乎證據是否充分! 史料之分析可以包括史料本身之前後互證,不同史料之綜合對較異同 。對史事的觀察留意通盤全觀,也要細察個別的發展,二者不能遺忘其一。 利用資料,在論辯上不能遺忘資料本身的價值,討論時,就算有大量引用其他史料的必要,也必須處處呼應原來所提供的資料,以免犯離題之弊。至於個別注意的事項,請細心閱讀每題之作答指引。 歷史資料題 第一題 請細讀下列資料,並回答所有問題: 資料甲﹕李斯《諫逐客書》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孝公……,惠公……,昭王……,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資料乙﹕蘇洵《六國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村,戰不善,敗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日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日弊在賂秦在賂秦也。……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巨;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嚮,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資料丙﹕賈誼《過秦論》 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豈世世賢哉?其勢居然也。當此之世,賢智並;列,良將行其師,賢相通其謀,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秦乃延入戰而為之開關,百萬之徒逃而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 資料丁﹕賈誼《過秦論》 秦王沒, ……山東豪傑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咸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魏、宋、衛、中山之君,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殽咸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問題﹕ 一、資據資料甲、乙、丙,李斯以為秦成帝業,「皆以客之功」;蘇洵認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賈誼以為秦勝而六國,敗乃因「形」、「勢」不同,非關賢愚。試據史實評論三人之看法。(15分) 二、資料丙中,賈誼以「形」、「勢」之利便來分析秦勝而六國敗之原因;資料丁則言始皇死後,形勢不變而秦亡,主要原因何在?試佐以史實申論之。(10分) 第二題 試根據下列資料回答各問題: 資料甲: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班固)贊曰: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支禮文之事,猶多缺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疇,誰也;咨,謀也)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曆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壇,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資料乙:資治通鑑卷廿三?紀十五 臣光曰: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遵先王之道,知所統私,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死而免亡秦之禍乎。     資料丙:廿二史劄記卷三?武帝時刑罰之濫 杜周傳:武帝時,詔獄益多,二千石繫廷尉者,不下百餘人,其他讞(讞:定也)案,一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