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图册——中国经济1季度增长疲软,稳增长政策出台可期(2014年1季度).pptx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图册——中国经济1季度增长疲软,稳增长政策出台可期(2014年1季度).ppt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图册——中国经济1季度增长疲软,稳增长政策出台可期(2014年1季度)

2014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从去年同期的7.7%下滑至7.4%。季调环比折年率则仅为5.7%。反映实体经济运行的克强指数在1季度也出现了明显下滑,从侧面印证了1季度GDP 增速的疲软。我们认为在2季度“微刺激”政策出台,以及货币政策微调向偏宽松的政策立场的背景下,经济下滑趋势在2季度可能会企稳,并在3季度有所反弹。但企稳的时间点和反弹的力度决定于政策出台的节奏和力度。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任何过分悲观和乐观的情绪都是不可取的,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未来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方向是调结构,去杠杆,包括过度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影子银行等问题,而且海外经济复苏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会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反而我们认为经济下行风险偏大。 ;;鉴于当前相对复杂的宏观形势,我们认为过分乐观和悲观都是不可取的: 1)4月初出台了关于中小企业减税,加快落实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以及深化铁路投融资体系和加快铁路建设等被市场称为“微刺激”的相关政策。刺激政策的出台的时间点和去年差不多都是在2季度,因为两会开完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减少,各类目标都已经定下了。而且政策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2季度出台,3季度才能见效。如果不达预期的话还能在3季度对政策力度进行调整,从而避免在4季度和年底经济增长偏离目标太多。 因此就全年来说2季度是出台政策的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窗口。 2)李克强总理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虽然从字面上看是说政府不会出台刺激政策,但如果仔细看一下,里面的稳增长信号很明显:首先不出台刺激政策是有前提的: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 因此如果经济出现螺旋式下滑,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出台刺激政策也是在合情合理的。 而且总理提出的不会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这只是表明政府不会再出台类似4万亿之类的大规模??但不排除会出台温和刺激政策,类似最近的所谓“微刺激”政策,目的是防止经济螺旋下滑。 3)昨天国务院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们可以视为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一个信号。之后政府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为稳增长的刺激政策提供资金保证,不排除在年内有降准降息。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期盼央行大幅度放水是不现实的,因为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风险依旧是政府需要解决消化的问题。 鉴于这些稳增长的信号,所以部分投资者会变得乐观。我们认为虽然不宜过度悲观,但过早乐观也是不可取的: 1)首先就政策内容而言,也没有任何超预期的新内容,这些内容在之前已经被反复提及。其次就规模而言,政策涉及的内容相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体量而言,称之为“微刺激”不为过,据测算对GDP的拉动还不到0.2ppt,因此如果考虑到对民营资本的挤出效应,因而本次稳增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或可忽略。 2)继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之后,又有5个省份公布今年的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额约7.13万亿元。地方政府对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的热情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否能落实,先占个坑。但这些投资规划是否能得到落实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央行是否会开闸放水。我们认为央行年内会继续坚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对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和清理,为中国经济去杠杆。上周五国债发售失败未能售出全部招标的国债就反映了市场流动性的紧缺。去年年中发生了流动性危机的前奏也是国债招标部分流标。因此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公布的大量地方基建投资计划会因为缺乏资金而无疾而终。 我们认为经济增长放缓本身并不需要过分担忧,而我们需要担忧的是市场对经济增长信心的问题。如果市场投资者普遍对经济前景悲观,社会融资就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这样必定抬升企业融资成本,对已经出现问题的行业比如地方政府基建和房地产行业而言就可能雪上加霜,融资能力就会大幅下降,甚至还本付息困难,从而出现兑付危机,类似超日债违约。 而兑付危机的出现会进一步推高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导致更大范围的风险事件的出现。之后银行和企业同时主动和被动的去杠杆,从而形成“资产负债表式的经济衰退”,而经济衰退会进一步打压资产价格,形成螺旋式的危机,最后经济不可避免的硬着陆。我们认为,刺激政策的宣布和出台更为直接的效果不是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是为市场注入信心,即传达这样的信息:政府不会坐视经济螺旋下滑,不会因为调结构而完全放弃稳增长。从而达到维持资产价格稳定的目的。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未来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方向是调结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