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中国史部分2).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史(中国史部分2)

注: 梁启超认为,新的国民标准应当包括“品行智识体力”三种基本素质,体现民族性、现代性和世界性,他称这种新国民为“新民”,是一种有资产阶级信仰、观念、道德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需要的人。 严复则是中国近代首先以德、智、体三要素设计教育目标的思想家。 梁启超不仅提出按人身心发展阶段建立学制,直接影响了后来法定学制的产生,更于1896年在《变法通议.论师范》中作为中国近代首次专文论述了师范问题,将师范视为教育的根本和核心问题。 注: 梁启超认为,新的国民标准应当包括“品行智识体力”三种基本素质,体现民族性、现代性和世界性,他称这种新国民为“新民”,是一种有资产阶级信仰、观念、道德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需要的人。 严复则是中国近代首先以德、智、体三要素设计教育目标的思想家。 梁启超不仅提出按人身心发展阶段建立学制,直接影响了后来法定学制的产生,更于1896年在《变法通议.论师范》中作为中国近代首次专文论述了师范问题,将师范视为教育的根本和核心问题。 * 中外教育史_中国教育史部分 第二章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借助武力逐步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的主权地位逐步丧失,并开始融入世界政治格局。面对列强凌逼,一些开明官吏和士绅忧患国家民族前途,睁眼看世界,发出变革图强和学习西方的呼声,并冲破保守势力的阻挠,进行实践尝试,中国传统教育开始崩溃,近代新教育渐次建立。期间,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腐朽的封建教育体制,成为促进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立为起点标志,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代教育经历了洋务教育、维新教育和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三个先后相续、逐步深化的阶段,按西方模式初步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为现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思考: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教育主张是怎样的,对近代教育变革有怎样的 启蒙意义? 鸦片战争爆发前,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爱国思想家为主体的改 革派,提出了惊世骇俗的教育主张: 1、培养适应时势的多种类型人才 2、号召“经世致用”的学习风气 3、提倡引入并学习西方之“长技” 改革派的教育主张动摇了封建教育的根基,吹响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 第一声号角,揭开了中国教育从保守走向借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 走向近代的序幕。 太平天国的教育 思考:简评太平天国的教育改革及其意义。 太平开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浩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通过其对传统 的思想、文化、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给封建教育进行了强烈冲 击,成为促进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1、对传统思想文化和教育内容的抨击 《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充满了平等思想的宣传,体现了反封 建的精神。重视儿童教育,编订《三字经》等启蒙教材。主张政教合一的 大众式教育和群众教育。提倡男女平等,要求女子和男子一样的教育权利。 2、对封建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 洋务学堂的兴办 PART 1 洋务教育的兴办与近代教育的起步 留学教育的起步 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从19世纪60-90年代,出于“自强”的目的,中国进行了近代第一次社会和政治改革,即洋务运动,其基本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洋务教育从此起步。洋务教育以学习“西文”和“西艺”为追求,包括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和教育观念的部分转变诸方面,中国近代教育由此开端。领导、推行洋务教育的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洋务教育运动 一、洋务学堂的兴办 1 洋务学堂概况 从19世纪60-90年代,全国兴办各类洋务学堂三十余所。 大致可分为方言(外语)学堂、武备(军事)学堂、实业(技术)学堂。 大部分颁布在沿海地区,相当广泛的“西学”课程。 洋务学堂的教育程度相当于专门教育性质,是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初步尝试。 2 京师同文馆 最早开设也是最有成效的洋务学堂,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它既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标志着学习西方由观念转变为实践。 1962年6月正式开学。 最初作为外语学校设立,仅有英文馆,次年增设俄文馆、法文馆;之后又先后增设天文、算学馆,德文馆,日文馆等。并制定了分年课程计划,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建立天文台和物理实验室。 1898年维新变法高潮中,馆内科技教育并入新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全部并入。 最初的学生为八旗子弟,后来实行招考和接受上海广方言馆和广东同文馆的选送生。 教师称为教习,大多从外国传教士中聘请。 3 福建船政学堂 福建船政局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