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ggj
一、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因地制宜 活动:南北方传统民居和城市住宅楼的区别(p3) 1.开发(农业)早期:水土限制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时期:水土促进农业发展 3.工商业发展时期:水土制约农业进一步发展 练习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①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②交通落后 ③河、湖广布,水系稠密 ④地势低平,土质粘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之后 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之后 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区域研究观点: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对外具有差异性(区域对比)。 能力要求: 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 新知识: 区域概念及特点。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什么是区域呢? 中国四大综合分区 天 山 长城 秦岭--淮河 3400℃ 1600℃ 4500℃ 2000℃ 8000℃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高寒气候区 热带 800㎜ 200㎜ 400㎜ 湿润地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地区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1、区域的概念:(课本第2页) 2、区域的特征:(课本第2页) (1)空间特征:区位(位置)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性质一致性(同一区域内部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区域划分有等级层次 东北平原 东北地区 属于 包括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区域的边界的说明:有实有虚: 实边界:行政区界线(边界明确) 虚边界:其他(边界往往是个过渡地带) 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生产、生活特点的差异 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差异 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 自然地理环境比较 人类活动比较 地理位置(纬度、海陆) 地形 气候 植被和土壤 河流(湖泊)水文水系 农业、工商业等 传统民居、交通、习俗等 整体性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思考:课本p2 长(14-16℃)松(0—6℃) 纬度因素 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思考:课本p2 长(多,1000-1200mm,由南向北减少)—夏季风活动雨季长短 松(少,400-600mm,由东向西减少)—海陆位置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思考:课本p2 长:大—水田为主、耕地分散—水稻/不利机械化推广 松:较小—旱地为主、耕地集中连片—玉米小麦/利机械化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 矿产条件 土地条件 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共性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商业 工业 其他生产活动 备注 作物熟制 主要粮食作物 耕作方式 农业 人类活动差异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水稻(主)、油菜、 棉花等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思考:两地人类活动差异与自然环境差异有何的关联? 地理位置—交通 地形 气候 土壤 矿产、能源、农业基础(经济作物) 工业-商业 河流(水源) 农业 主要农业部门、农业地域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主要农作物及熟制 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归纳 (1) ——充分利用冬季太阳光照(门窗向南)、有利冬季避风(偏北风) ——冬季保温/夏季通风散热 ——由北向南:年降水量渐大,屋顶坡度大有利排水;冬季保温要求降低,夏季纳凉避雨及通风要求增加,故房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渐大。 (2) ——北方冬季寒冷,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厚) ——北方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N S 中国南北方气候要素差异对建筑的影响
文档评论(0)